字词 | 伏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伏生西汉今文经学家,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播者。名胜,字子贱。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南)人。秦时为博士。为对付始皇焚书,将《尚书》藏于屋壁中,秦汉之际兵乱,该书部分散失。汉初,整理遗书,得二十九篇,以此教授于齐、鲁之间。西汉时《尚书》学者多出其门下。汉文帝闻其能治《尚书》,派太常掌故晁错向他学习,其时他已九十有余,乃由女儿代为口授,今文《尚书》因此得立官学。今之《尚书》二十八篇,即由他而传。 伏生伏胜,字子贱,号伏生,汉济南人。《汉书》:“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尚书》齐鲁之间。” 伏生fú shēng(别名)见子贱。 伏生《伏生》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释义】伏生是秦汉间人,秦焚书,伏生壁藏之,至汉代,《尚书》得以流传。因兵乱,书散佚,只得二十九篇,而孔安国得故孔子宅《尚书》,又补十六篇,参见“孔安国”条、“鲁共王坏孔子故宅”条。 【例句】治《尚书》鲁国伏生,校《礼记》舛伪扬子云。(郑光祖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第一折[混江龙])樊素与小姐讲经,述古人治经之事。伏生是鲁济南人氏。 伏生即伏胜。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济南人,字子贱,曾任秦博士。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于壁中。汉王朝建立后,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散于齐鲁间。汉文帝时,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向他学《尚书》。西汉的《尚书》学者,都出于他的门下,今本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即由他传授而成。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 伏生名胜, 字子贱, 生卒不可考, 汉济南人。 秦时博士。 始皇焚书, 伏生将 《尚书》 藏屋壁中。 汉王朝建立后, 伏生求遗书, 仅得二十九篇, 教于齐鲁之间。 汉文帝时, 伏生已九十余岁, 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往从学, 由伏生女儿通传口授, 晁错用今文隶书记录, 使得这门绝学后继有人。 今日所见 《尚书》 二十九篇即由此而流传,一般称为 《今文尚书》。相传伏生尚有 《尚书大传》。 伏生即“伏胜”。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济南(今山东章丘南)人。曾任秦博士。汉初以《尚书》教于齐鲁间。汉文帝时,曾派晁错问学于伏。西汉的《尚书》学者多出于他的门下。今本今文《尚书》二十八篇由他传授而存世。另传有《尚书大传》,疑为其弟子、后人杂录而成。 伏生生卒年不详经学家。西汉今文《尚书》 的最早传授者,即伏胜。济南(今山东章丘)人。他曾为秦博士。《史记·儒林传》说: “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教于齐鲁之间。” 汉文帝时,曾让晁错向他学《尚书》 ,西汉的《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 伏生 伏生即伏胜。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济南人。原为秦博士。秦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及汉定,乃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29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汉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乃召伏生。是时伏生年90余,老,不能行,上乃使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胜语不清,又使其女助之。晁错以汉初隶书录之,故为《今文尚书》。又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由是,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 朱长泰 伏恭 ☛ 伏生生卒年无考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名胜,济南(今山东章丘)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禁止《尚书》流行,伏生藏之于壁中。秦末战乱,伏胜流亡他乡。汉初天下既定,归寻壁中藏书,已散失数十篇,仅得二十九篇(一说二十八篇,后增泰誓一篇),以教于齐鲁之间。文帝时诏求能治《尚书》者,伏生已九十余岁,不能应诏。文帝使晁错往受之。今传今文《尚书》,即由他传授而来。旧传《尚书大传》为伏生撰,学者多疑为其弟子张生、欧阳生共撰,或后来的博士杂录所闻成书。伏生今文《尚书》学,数传至欧阳高、夏侯胜(大夏侯氏)、夏侯建(小夏侯氏),各自成家,皆立于官学。 伏生即“伏胜”。西汉初经学家。今文《尚书》最早传授者。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秦博士。汉文帝时, 派晁错向他学习 《尚书》。西汉《尚书》学者,都出于他的门下。今本今文 《尚书》 二十八篇,即由他传授而来。相传他还作有《尚书大传》,实际是西汉时《书》博士集体所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