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伍子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伍子胥?—前484

春秋末年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前522年其父、兄被平王杀害,他出逃至吴,投靠欲夺王位的公子光,并推荐刺客专诸于光。前515年,公子光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阖闾。阖闾元年(前514年),为吴行人,“与谋国事”。三年,受命与伯嚭将兵伐楚,拔舒(今安徽省舒城县),杀吴逃亡将二公子(即公子盖余、公子烛庸),并向阖闾献分兵出击、敌来我退的“疲楚”之计。次年,阖闾开始实行其计策,遣军入楚。六年,受命迎击侵吴的楚将囊瓦,大破楚军于豫章(属今安徽寿县、合肥),取楚之居巢(今安徽六安东北)。七年,建议阖闾联合唐、蔡,入楚破郢(今湖北荆州城北十里)。克郢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因破楚有功,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北),故亦称申胥。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为大夫,曾以少康中兴而灭有过氏的教训,切谏夫差勿与越和并趁势灭越,夫差不听。后又再三劝谏夫差不要舍越北上击齐,夫差仍不采纳。因见吴将亡国,趁出使齐国之机,托其子于齐之鲍氏。素与他不和的伯嚭闻发其事,夫差乃赐剑令其自杀。死前他说:“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后夫差国灭自杀时深感其志忠言确,但为时已晚。

伍子胥(?—前484)

春秋楚国人。名员,字子胥,以字行。楚国太师伍奢次子。吴王僚五年(前522 年)因父被楚平王所杀奔吴。富谋略,具才识。荐勇士专诸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即位,被任为行人。主持建阖闾大城新都(今江苏苏州),荐齐人孙武、楚人伯嚭于阖闾,整饬内政,强军扬武。自阖闾三年(前512 年)起,率吴军攻楚、伐越、败齐。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夫差二年(前494 年)吴王败越,谏阻与越媾和未成。十二年又谏阻夫差伐齐,被赐死。

伍子胥

伍子胥

中篇小说。冯至著。1946年9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 暗影   危城记 ☛
伍子胥

伍子胥

名员。春秋时楚人。后适吴,吴封之以申,故又称申胥、申子等。子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受谗臣费无极之害,与长子伍尚俱为平王所杀。子胥亡奔吴,进专诸于吴公子光以刺杀吴王僚。公子光立为吴王阖闾,乃信任子胥,与其谋伐楚,五战而大败之。入郢,掘楚平王墓而鞭其尸三百以泄父兄之仇恨。吴王阖闾死,子夫差继立。吴战败越,越请和,欲侍机灭吴。子胥累陈越害而谏之,吴王不听,反信谗臣伯嚭之言而赐子胥属镂之剑迫其自杀。子胥云:“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遂自刎。吴王闻其言大怒,乃以子胥尸盛以皮囊而浮之于江。后越果灭吴如子胥之言。子胥本楚人。然忠事于吴而死于吴,故战国至秦汉,史传、诸子、杂书多称引之,赞扬其忠,而哀惋其遭谗殒命。屈原赋亦从此角度多言及之。《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悲回风》:“浮江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惜往日》:“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以后汉人辞赋,亦多用此意。

☚ 伊尹   伏羲 ☛

伍子胥wǔ zǐ xū

〖名词〗
名员。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的次子(3)。《范雎说秦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伍子胥藏在口袋里被装在车子上运出昭关。《范雎说秦王》: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假使我能够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乐毅报燕王书》: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间,故吴王远迹至于郢。——从前伍子胥的劝说被吴王阖闾接受,所以吴王阖闾能够远征到楚国国都郢。

伍子胥

伍子胥

旧时在民间传说中被人格化的潮神。伍子胥乃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以受谗而屈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此子胥之祀之始也。最初本与潮神无涉,然而到了汉代,人们竟以为钱塘江一带的大潮,乃子胥恚恨而驱水为之,于是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其祠,遂使这位吴国名将成了潮神,以至朝廷官员过江时亦诣庙祀之。尽管东汉初年的思想家王充力斥其虚妄,但仍无法改变民间俗信。于是历代相沿,皆以伍子胥为长江的潮神。伍子胥被封潮神后,其职司主要是掌江上波涛,特别是主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潮。而史书又屡载其灵验。如《宋史》谓马亮知杭州,会江涛大溢,亮祷伍员祠,明日潮却,出横沙数里,是伍相之神久而益显也。唐代名臣狄仁杰使江南,毁淫祠千七百所,唯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子胥四祠不废,更提高了其地位。唐昭宗景福二年 (893年)封为广惠 (一作卫)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012年) 赐忠清庙额,封英烈王; 徽宗政和六年 (1116年)加封威显;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封忠壮;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累封忠武英烈威德显圣王;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改封忠孝感惠显圣王; 清世宗雍正七年 (1729年) 改封英卫公。由于封建政府的重视和宣扬,伍子胥神的信仰久而不衰。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称: “今按六朝以前所祭之神,俱已湮没,而子胥庙唐以后尚多崇祀,岂以梁公(即狄仁杰)所未毁,遂得留耶?抑神之灵尚不泯耶?”伍子胥所辖范围,本来是在吴越一带,随着信仰转盛,不仅扩大到扬州一带,而且在荆楚以西,甚至安徽、闽广一带亦遍立子胥庙,似乎以他为天下潮水之神。不过一般的看法,还是以为他主要管辖长江水域,所以又有人说他是江神。

☚ 柳毅   萧公爷爷 ☛
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本楚大夫伍奢之子。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为少傅。费无忌为太子建到秦国去娶妻,秦女很美,于是转送给了楚平王。他怕将来太子即位,自己有杀身之祸,便在平王面前诬谄太子及伍奢。伍奢及长子伍尚被杀。太子建与伍子胥先后逃到宋国。接着又逃到郑国。时晋国人想联合太子建灭掉郑国,因走漏风声,太子被杀,伍子胥逃奔吴国。途中又病又饥,只得鼓腹吹箫,乞食吴市。初投吴王僚,继而帮助公子光刺杀王僚,夺取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用为行人,与他共谋国事。阖闾九年 (前506),他和孙武教吴王联合蔡、唐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出奔,他掘楚平王墓,鞭尸之百,以报杀父之仇 时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一时霸主。他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 其后,阖闾伐越,伤指而死,子夫差继位。夫差二年 (前494),吴大败越,越王勾践仅余五千人,退守会稽,派人求和。他劝夫差乘胜灭越,而不要北上伐齐,夫差不听。后夫差大败齐军,因而更加疏远他。他知道这样下去,越必灭吴。便趁出使齐国的机会,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人鲍牧。好臣太宰嚭乘机诬蔑他心怀怨恨,有贰心。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他自杀。临死前,他对舍人说: “我死后,你一定要将我的眼球刨出来,挂在吴东门上,我要看看越寇是怎样灭吴的。” 吴王听后大怒,将他的尸体装在马革里,让它浮在江中。吴人可怜他,替他在江边建祠,以纪念他。

☚ 子产   田常 ☛

伍子胥?—前484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因父伍奢被楚平王杀而投吴。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取得君位,治理国家。旋破楚,因功封于申,亦称“申胥”。后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停止伐齐,被疏远。终被吴王赐剑自杀。

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

即伍员,字子胥。楚国乾溪(今属亳州城父)人。春秋末吴国大臣,父奢为太子建傅,以直谏为楚平王所杀。子胥避难奔吴国,依公子光门下,策划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得王位,后辅吴王阖庐整军经武,一举攻楚灭郢,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阖闾元年至三年(前516~前514),奉命开挖由太湖通往皖南经胥河、中江至长江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吴王夫差时,任大夫。主张不许越和,不要北上争霸,被吴王疏远。后为太宰嚭所诬陷。吴王怒,赐剑令其自杀。

☚ 亳州市   张良 ☛

伍子胥

即“伍员”(795页)。

伍子胥

即伍员。

伍子胥?—前484

春秋末吴国大夫,原为楚国人、名员、字子胥。楚平王七年 (前522),其父奢遭费无忌诬告被杀,子胥避难出走,经宋、郑等国入吴、助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取王位,辅其整军经武。于阖闾九年(前506)一举攻入楚都,因功封于申 (今河南南阳北)。吴王夫差时,受任为大夫,参赞国事。因力劝夫差灭越,阻止北上争霸,渐被吴王疏远。后被人诬陷,吴王赐剑命其自杀。

伍子胥

见 伍员

伍子胥?—前484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其父被杀时逃亡,先至宋、郑,后入吴,因公子光求见吴王。察公子光有异志,进专诸于光,而退耕于野。后封于申,亦称申胥。前506年与孙武攻楚,五战五胜,遂入郢,鞭平王之尸以报父兄之仇。后佐阖闾子夫差败越。遭太宰嚭谗言,被逼自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