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犁九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犁九城清代地区名。清乾隆平准噶尔之乱后,于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1761~1780),先后在伊犁河北,今伊宁市和霍城、伊宁二县境内,修筑绥定(今新疆霍城)、塔勒奇、惠远、惠宁(今新疆巴彦岱)、宁远(今新疆伊宁市)、广仁(今新疆芦草沟,又称乌克博素克)、熙春(今新疆哈拉布拉克)、瞻德(今新疆察罕乌苏,又称清水河)、拱宸(今新疆霍尔果斯)等城。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城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处,设有阿奇木伯克管理。总称伊犁九城。 伊犁九城地名。清朝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兼理外藩交涉。清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四年(1761—1779)先后在伊犁建惠宁、惠远、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塔勒奇、宁远九城。驻将军、参赞大臣并八旗与绿旗官兵,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伊犁九城 伊犁九城清代地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辖新疆全境。自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四年,先后在今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境内筑塔勒奇、绥定、宁远、惠远、惠宁、广仁、熙春、瞻德、拱宸九城。惠远、惠宁二城驻满营,将军驻惠远城; 绥定等六城驻绿营,总兵驻绥定; 宁远城为维族商民聚居处,设有阿奇木伯克等员。以上各城均在伊犁河北,史称伊犁九城,为西陲统治中心。 ☚ 阿力麻里 普剌 ☛ 伊犁九城清代新疆伊犁九城统称。清朝统一新疆后,实行军府制度。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伊犁将军),为全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自1761年1780年间,清朝在伊犁地区新建惠远、惠宁、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塔勒奇、宁远九城。以惠远城为伊犁将军驻地。于各城派遣驻军,以拱卫首府。 伊犁九城清设总统伊犁等地将军,辖天山南北以后,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至四十五年(1780),先后在伊犁河北今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境修筑塔勒奇、绥定、惠远、惠宁、宁远、广仁、熙春、徽德、拱宸等城。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城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地,设有阿奇木伯克等员。总称“伊犁九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