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之战清乾隆中期,清军先后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的战争。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后, 内乱不已。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夺取了汗位。但其矛盾迅速激化,十九年终于发生火并。阿睦尔撒纳战败,率所部2万余人投归清廷。乾隆帝决定出兵征讨达瓦齐,剪灭分裂割据势力。二十二年二月,清廷发兵5万,分出乌里雅苏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哈朗特)和巴里坤,向伊犁进军。降附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和萨拉尔等准噶尔贵族各率其部为先锋。清军所到之处,准噶尔各部望风迎降。四月底,两路清军会师博罗塔拉,旋即挥师南下,占领了伊犁。达瓦齐率亲兵万人退往格登山。五月初,清军抢渡伊犁河,奋勇进击。十四日,敌大部投降,达瓦齐仓皇出逃,后在南疆被擒。一心想作厄鲁特“四部总台吉,专制西域”的阿睦尔撒纳, 由于野心不能实现,八月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煽动各部反清叛乱。清廷迅速派兵平叛。六月,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旋又逃住沙俄,不久病死。至此,清廷彻底消除了准噶尔部的分裂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西北边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