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伊斯兰教圣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伊斯兰教圣墓

古墓文物。亦称三贤、四贤墓。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圣墓村灵山。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遣门徒大贤4人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去世后葬于此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石雕刻,面积2平方米,墓上有石亭掩护,墓后依山砌半圆形石岸,高3米。又依岸建石口廊半周,廊内有石碑五方。正中之碑立于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上刻阿拉伯文字。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回族)下西洋路经泉州时所立。圣墓是泉州海外交通与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文物史料。近旁风景幽雅,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似动,石上刻勒有“碧玉球”三个大字。“玉球风动”是泉州胜景之一。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

亦称灵山圣墓,座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城东2公里的灵山南麓。据《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门徒四人来华传教,其中的两个门徒(称三贤、四贤)来到泉州,卒后葬于灵山。圣墓建在山坡的台地上,面南背北,周围绿树成荫,环境静谧肃穆。墓地正中四柱单檐歇山顶式方形石亭,亭中并列两座花岗岩雕刻的长方形墓盖,盖顶截面呈圆拱形,三贤、四贤即安葬于此。石亭的东、西、北三面是依山砌筑、高达3米的马蹄形石岸,沿岸建有十柱九间的回廊。廊内立有五块历代石碑,以正中的一块阿拉伯文碑刻年代最早,为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回历727年)重修圣墓之碑记。西侧的回廊壁上镶一方《郑和行香碑》,记叙了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去圣城麦加前,来此拜谒行香之事。圣墓周围是明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及当地穆斯林的公共墓地,墓冢累累。在圣墓的右前方有一天然巨石,上有明人所镌“碧玉毬”三字,因其风吹即动的特性而被当地穆斯林奉为灵石。此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德化屈斗宫窑遗址   郑成功墓 ☛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灵山南麓。亦称三贤、四贤墓。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古墓之一。据明末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中国传教,一贤到广州,二贤到扬州;三贤沙竭储和四贤我高士来泉州传教,卒葬于此。圣墓头北脚南,脸朝向西方圣地麦加。墓地正中有石亭,亭中并列两墓,用花岗石构成长方形伊斯兰式墓盖。墓后环回廊。廊内立历代碑刻五方,正中一方为古阿拉伯文碑刻,立于元至治三年(1323),记述三贤、四贤事略和重修圣墓情况。右侧有一方“郑和行香碑”,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第5次下西洋路经泉州港,到这里行香祷告时所立。墓侧有风动石,为一天然巨石,可坐百余人,风吹、手推皆可晃动,景名为“玉球风动”,上有明知府周道光“碧玉毬”题刻。

☚ 清净寺   孔庙 ☛
000027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