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尹商汤大臣。母居伊水,官尹,故以称名。一说名挚。始为汤妻之媵(陪嫁人),至商后为庖人(厨师),善治饭菜,并由此推及治国之理,汤甚赏识,任以国政。曾佐汤灭夏,助拟各种典章制度。汤死后,继辅外丙、仲壬二王,历时七年。因其连佐三朝,被称为阿衡。后任太甲相,作《伊训》、《肆命》、《徂后》,以示规戒。太甲立三年,暴虐乱德,他将其放逐到桐(今河南虞城东北),自代王权。三年后太甲“反善”,乃迎其复位。卒于沃丁时。一说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太甲由桐潜出,杀伊尹(见《竹书纪年》)。《汉书·艺文志》有《伊尹》五十一篇,久佚。《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伊尹书》一卷。一九七三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有《伊尹》零篇六十四行。 伊尹商初大臣。姓伊,名摯,尹是官名。傳説奴隸出身,佐湯攻滅夏。枚乘《七發》:“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馮衍《顯志賦》:“昔伊尹之干湯兮,七十説而乃信。” 伊尹 伊尹辅佐商汤的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奴隶出身,受汤赏识,任以国政。辅佐汤攻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二王。 ☚ 太甲 桐宫 ☛ 伊尹 伊尹名挚,商代的开国勋臣。他出身微贱,原为有莘氏庖人,然有才干。屈原《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王逸注云:“小子谓伊尹……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吕氏春秋·本味》亦记伊尹出生事,似出同一传说。又《九章·惜往日》:“伊尹烹于庖厨。”《墨子·尚贤下》:“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后为汤所识,用为臣,助汤灭夏。《天问》:“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帝乃降观,下逢伊挚。”“初汤臣挚,后兹承辅。”“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吕氏春秋·本味》:“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莘)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又《吕氏春秋·慎大》:“桀为无道……(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伊尹以告汤。商涸早,汤犹发师……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商初,伊尹又为国政尽力。《孟子·万章上》:“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毫。”屈赋中述及伊尹事凡七处,均含称颂君臣相得之意。伊尹事《史记·殷本纪》见载。 ☚ 后辛 伍子胥 ☛ ![]() ![]() 伊尹商汤臣,名挚,一名伊。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妾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桀,被尊称为阿衡 (宰相)。汤死后孙太甲即位,因荒淫无度,破坏商汤法制,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注:“大甲,汤孙也,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改悔而复之,而无恨心。”一说伊尹借故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后太甲还,杀伊尹。 伊尹(1次) 人名。即伊挚。~烹于庖厨《章·日》 伊尹yī yǐn人名。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商初大臣。夏朝有莘国人,出身奴隶。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后汤重用为谋臣,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惜往日》:“伊尹烹于庖厨。” 伊尹湯相,號曰阿衡。《論語·顔淵》:“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選於衆,舉臯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鄭玄注:“伊尹相湯,號曰阿衡。” (敦煌殘卷唐寫本 《論語》鄭注) 伊尹【同义】总目录 伊尹伊公伊衡保衡伊生 伊尹 伊尹商汤的臣子,名伊,一说名挚。传说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又相传伊尹以烹饪见长,所以孟子有“伊尹以割烹要汤”的传说,《吕氏春秋》有“伊尹说汤以至味”的记载。枚乘《七发》:“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于是让伊尹来烹调,让易牙来调味。 ☚ 伊河 伊优 ☛ 伊尹yī yǐn〖名词〗 伊尹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佐汤伐桀。有姜、桂于烹调之论。《甲乙经·序》: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因有伊尹创汤液之说。 伊尹初为商汤的厨师,后任宰相。为传说中创制汤液的人。 伊尹 016 伊尹商初著名大臣、政治家。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又说名阿衡。传说为奴隶出身,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私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被汤任以国政(一说初耕于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汤数次征聘,方肯从汤)。任执政后,致力于以尧舜之道教民,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相继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去世,立太甲为国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明治道,处事暴虐,即将太甲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3年后太甲悔过,又迎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仲壬死后,太甲当立,伊尹篡位自立,放逐太甲。7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后世奉为贤相之典型。 ☚ 汤 盘庚 ☛ 伊尹 281 伊尹商汤时的辅国宰相,名厨师,被尊为烹调之圣。传说伊尹从小受庖人养父的言传身教,又亲身参加饮食行的劳动,使他长大后十分精通烹饪之道。后来,为了向商汤陈说自己的治国之策,伊尹烧了一只“鹄羹”和一味“𩶭鲗之酱”,并以烹饪之术比喻治国之道,从此成为商汤的宰相。《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初见商汤时的谈话内容。伊尹对烹饪技术的精辟见解,对后人影响极大。 ☚ 少康 姜尚 ☛ 伊尹 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伊尹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因擅长烹调而受到汤王的赏识。后汤王重用伊尹,任以国政。而伊尹也帮助汤王击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晋朝皇甫谧 《甲乙经·序》有“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因此有 “伊尹创汤液” 之说。 ☚ 岐伯 扁鹊 ☛ 伊尹 伊尹商初名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官阿衡。年轻时,他想接近商汤,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汤将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他便自愿到女家为奴,后来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小臣到了商汤身边。他做得一手好菜,汤用为司厨。汤问他如何作饭菜,他便常从烹饪的技术谈到治国之道。汤大为惊奇,便任以国政。或谓他本是一位隐士,汤派人前往聘迎,前后去了五次才把他靖来。此后,他到夏桀那里待了一段时期。夏桀恣为淫乐,伊尹切谏,夏桀不但不听,还斥为妖言惑众。后来,桀暴虐日盛,很多人都去夏归汤,于是他又回到了汤的身边。汤任为右相。他教汤以暂乏贡职的办法来试探夏的实力,然后鸣条一战,消灭夏桀,建立商朝。汤死后,又先后辅佐汤子外丙 ( 卜丙)、仲壬二王。仲壬去世后汤孙太甲即位,他作 《伊训》、《肆命》 和 《徂后》,告诫太甲要吸取夏桀昏暴亡国的教训,继承商汤的优良传统,将国家治好。后太甲暴虐,不遵汤法,他便将太甲放逐到桐宫,自己摄政当国,接受诸侯朝贺。三年以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才接回他,让他复位。太甲死后,子沃丁继位 伊尹死于沃丁时,寿百余岁。一说自仲壬死后,伊尹便将太甲流放,自立为王。七年以后,太甲潜回京师,杀了伊尹,夺回王位。根据当时形势,伊尹历佐四主,权倾一国,逐主自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关龙逢 傅说 ☛ 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为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遂迎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伊尹放逐太甲,篡位自立。七年后太甲潜回,将其杀死。 伊尹商初大臣, 商灭夏的筹谋者。又称伊挚、阿衡,或称保衡。相传系有莘氏陪嫁奴隶而为商汤所得。初为“小臣”, 后执国政。辅助商汤实施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剪除夏朝羽翼的方略,使夏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传说曾奉命入夏都,探察夏政虚实,并分化离间其内部。又出谋停止对夏朝贡纳,以观察夏桀和各方国的反应,并选择在夏桀孤立无援的有利时机展开决战,终使商汤一举灭夏。商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由太甲即位, 因太甲不遵汤法,不理国政,被他放逐。3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仲壬死后太甲当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7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 伊尹商初大臣。名挚,尹是官名。传说伊尹出身奴隶,生于伊水(今河南洛阳附近伊河)边。原为有莘之君的近身奴仆,商汤与有莘结亲,他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成为汤的小臣。他身为庖人(厨师),用 “割烹”作比向商汤陈说,要他 “伐夏救民” 。后伊尹受汤的赏识,被任以国政,帮助商汤灭夏桀。他辅助汤先后灭掉韦、顾、昆吾等方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被商汤尊为 “阿衡” (辅佐大臣)。汤去世后,他又历佐汤子外丙、仲壬两王。仲壬后,汤之孙太甲继位,不理国政,破坏商汤之法,伊尹将他放逐,囚禁于桐。太甲居桐3年,悔过自新,伊尹还政于太甲。太甲死后,伊尹作 《太甲训》3篇(今佚),并尊太甲为中宗,据说伊尹活了100余岁,卒于沃丁时,沃丁以天子礼葬之。另一说法,伊尹自摄国政,将太甲放于桐,他自立为王统治了7年,因得不到拥护,太甲便乘机从桐逃回王都,将他杀死。 伊尹yī yǐn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阵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 伊尹yīyǐn为商汤的厨师, 后任宰相。《甲乙经·序》记载他精于本草药性, 并创制汤液。这实际是民间用药知识的经验积累。 伊尹 伊尹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他本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擅长烹调而取悦于汤,汤王重用伊尹,任以国政,他帮助汤一举击灭桀王,建立汤朝。又据皇甫谧《甲乙经·序》记载:“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因而有“伊尹创汤液”的传说。 ☚ 雷公 医缓 ☛ 伊尹商初政治家、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卜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卒于沃丁时。一说仲壬死后,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 伊尹商初名臣。名挚。原是汤妻有莘氏的媵臣。或说是隐士。汤任以国政,曾潜入夏国,了解桀的情况,佐汤灭夏,功勋卓著。被尊为阿衡。汤卒,又辅佐外丙、中壬及太甲。曾放逐不遵汤法的太甲,摄政当国。三年后,太甲悔过反善,他又接回太甲,授之政。或说夺太甲政,囚太甲于桐宫。七年后,太甲潜出,杀伊尹而复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