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利昂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利昂记又译“伊利亚特”。著名的两部荷马史诗之一。叙述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人远征小亚细亚,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因当时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故史诗得名“伊利昂记”或“伊利昂之歌”。该史诗初成于战后三四百年即公元前8世纪,定型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史诗并未记述战争的起因和全过程,只叙述了围攻特洛伊城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该史诗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著作,而且也是古希腊最早的重要伦理著作。史诗中的伦理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奴隶制形成中的“英雄时代”的鲜明特点。首先,在内容上,史诗赞颂尚武勇敢、国家至上、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荣誉至上(荣誉重于物质利益甚至重于生命)等英雄美德。例如史诗中的最大英雄阿喀琉斯是希腊军首领之一,曾因个人利益与统帅发生矛盾而退出战斗,使希军遭受重挫,好友牺牲。为了祖国和远征军整体利益,阿喀琉斯抛弃个人恩怨得失,重新参战;甚至他明知参战可能牺牲、避战可能长寿,但为了祖国利益,战争的胜利,为友报仇,也为了正义,为了战功和荣誉,义无反顾,参与决战,奋勇当先,终于赢得胜利。在这个混然一体的英雄美德中,包含着后来发展分化了的尚武勇敢、个人与集体关系上的国家至上主义、精神与物质关系上的荣誉至上主义以及正义、友谊等希腊道德的基本范畴和道德关系,或者说许多后来发展分化了的道德范畴和关系在史诗中混沌一体表现为英雄美德。其次,在形式上,史诗以生动具体的英雄人物典型来表达当时人们道德思考中的美丑善恶与褒贬扬抑,还没有后来才出现的基本伦理范畴、道德关系及由它们构成的伦理理论。而且史诗并非伦理学专著,而是伦理学、文学、史学、宗教等等混然一体,涉及到当时社会的生产、交往、宗教、风俗、礼仪、文化、政治、军事及家庭等各个方面,是奴隶制形成中的希腊社会的缩影,包罗万象的英雄时代的“百科全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