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共关系学西方资产阶级用于解决经济组织内部与外部社会关系,探讨企业、公司、工会、政府职能机构与社会各界,包括自己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的学科,亦称公共关系学。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学主要用于企业家对企业内部和对外活动的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不涉及经济活动本身,不通过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而是通过人事关系、友好往来、社会活动、舆论宣传等方式,产生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 西方学者认为,企业、公司、工会、政府机构、社会福利组织,以及一切需要公众支持并相互影响的组织,都需要研究公共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对内维持并发挥协调的集体力量,对外使其经济活动为社会感兴趣并取得社会的支持,就必须与公众保持和建立有效的关系。公共关系学旨在通过对各种关系内在规律的揭示,以指导企业管理阶层善于制定适宜的公共关系政策,表达企业本身的意见和愿望,进而促进公共关系的活动及各种专门计划的实施,以争取公众的支持,使企业适应环境,开拓市场与财源。 在美国,艾维·李 (Ivy L. Lee)和乔治·麦克利斯(George Mack-ness)是首创公共关系顾问公司的人。麦克利斯的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比艾维·李1903年开业时间为早,但是艾维·李是向用户提供劳务而收取费用的第一人。他在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成立后发表的宣言,被认为是公共关系学最早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最早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确立下来,该公司于1908年设立了专职的公共关系顾问。在英国,公共关系业务开始于1920年。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后,公共关系引起西方社会的注意并逐渐为企业界普遍接受。1955年成立了国际公共关系学会。公共关系学开始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美国的大学一般在企业管理学院内设有公共关系讲座和公共关系学部。 公共关系学主要有如下几部分内容:(1)管理的社会原则。它宣称企业是“属于公众的”,企业管理者不仅有为企业主赚取利润的责任,也有为公众服务的社会责任,要置公众利益于组织的业务之上,“公众的目标”同样为企业的宗旨。企业与公众的关系要以互利、互信为前提,以达到自利的目的。公众的了解与好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为此,提出了公共关系的所谓四大基本概念:相互利益,个别差异,激励原则,人类尊严。(2)实施公共关系的程序。包括: 企业目标的确定; 公共意见的研究,如进行民意测验,社会调查的技巧,公共意见的评价和估计等;实施公共关系的计划;建立公共关系的组织; 选拔配备公共关系专职人员。(3)公共关系工具的运用。包括: 运用广告的技巧;宣传的技巧,如选择新闻、搜集资料、撰写报导、分发宣传品;制作新闻的技巧,如举行产品使用的竞赛活动; 运用影片、广播、电视的技巧; 举办展览、陈列的技巧;办公司定期刊物的方法等等。(4) 与各方面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企业的公共关系主要有如下对象:股东、员工、顾客、同业公会、劳工组织、经销商、供应商、政府、金融界、新闻界、教育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名流、神职人员。企业与每类对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都要采取一系列富有技巧的作法。例如,与股东,有年度报告书的写作技巧,年度股东大会的组织技巧; 与员工,有对员工提供读物,举办福利,实行奖励等多种作法;与所在地的社区,有协助推行公共事务,组织居民参观,协助地方新闻事业,改进环境,植树造林,参加慈善活动,向当地市政单位和群众团体进行赠予等多种活动。 公共关系学内容的最大比重不是原理分析,而是具体方法的研究。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撇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从抽象的社会哲学出发,提出一套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企业的性质又有利于公众的原则,企图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这是不现实的。实际上资本主义企业决不可能违背剩余价值规律,它与社会各界公众的关系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牟取利润的需要。公共关系学里的多种具体方法,也不过是为资本主义企业对内缓和劳资矛盾,对外掩盖私有制的本质服务的。但在具体工作方法、行政措施方面,西方公共关系学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前,西方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管理学院大都开有公共关系学的课程。 阅读书目: 《公共关系》〔美〕坎菲尔著,〔台〕盛之清译,台湾徐氏基金会“科学图书大库”丛书;《企业公共关系学》〔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研究院著,〔台〕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78年再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