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不任德商鞅提倡法治反对德治的伦理命题。语出《商君书·错法》:“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农战》篇说:“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商鞅认为,官爵利禄是统治者用以鼓励老百姓进取的手段。统治者应该用它鼓励老百姓务农备战。农以立国,战以卫国。“巧言虚道”,只会危害国家。商鞅从重耕战重实功出发,认为传授“诗书”的人,“烦言饰辞而无实用”,“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同上书)。他强调国家的尊贵强盛在力不在德。他说: “力征诸侯者退德” (《开塞》)。又说:“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说民》)“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力”(《勒令》)。在商鞅看来,力比德更为根本,强力是威德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