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在形成和运动过程中,受其相关因素制约和作用的状况与方式。制约市场价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 商品价值。其变化会引起商品价格基础本身的变化,两者成正比例变动,即商品价值提高,价格基础也提高,商品价值降低,价格基础也降低。(2) 货币价值。其变化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两者成反比例变动,即货币价值降低,则整个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价值提高,则整个价格总水平降低。(3) 商品供求关系。其变化会引起商品价格围绕价值基础 (或价值的转化形态) 上下摆动,即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向上偏离价值; 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向下偏离价值。(4) 国家政策。国家的有关政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影响价格的形成,使价格按国家政策的要求变动。直接的途径如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规定价格或规定基价、限价等。间接途径如通过计划、财政、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比例,以影响价格的形成。(5) 国际价格。国际市场价格通过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来料加工等途径影响某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形成,使其在不同程度上随国际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上述因素对市场价格形成的作用方式,主要有: (1) 计划调节方式形成价格,即由国家各级机构有计划地规定和调整价格的方式。(2)市场调节方式形成价格,即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地形成价格的方式。(3)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形成价格的方式。指国家从宏观上控制并调节市场,并利用国家计划和市场机制管理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与此相适应,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商品和劳务,其中部分由国家各级机构直接规定价格,另一部分则规定基价、限价和变动幅度,企业可在规定的幅度或限价范围内自行变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