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兄字文甫说》
北宋苏洵作。这篇文章本来是为了阐明苏涣由字公群改字文甫的理由,但同时表现了苏洵一个文艺思想,即风水相遭,自然成文,乃天下之至文的理论。本文提出这一理论,一方面来自《周易·涣》卦中“风行水上涣”一语的启迪,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同时代人的影响,略早于作者的蜀人田锡就说过“微风动水,了无定文”。(《贻宋小著书》)的话。本文进一步发挥了田氏的观点,以水比喻平时的积蓄,以风比喻一时的灵感,满而上浮的水有待于风的鼓荡才能形成千姿百态的波纹,深厚生活积蓄和文学素养也有待于创作冲动才能形成“天下之至文”,二者不可缺一。而这二者都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的,都不是有意于成文,而是二物相遇,自然成文,是“不能不为之文”。这比那些“刻镂组绣”之文更符合自然美。总之,本文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作者一贯的主张:提倡不得已而言,反对为文而文。苏轼在《南行前集叙》中倡言为文“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是受家学薰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