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仫佬族传统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仫佬族传统伦理思想仫佬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仫佬族,自称“仫佬”或“锦”,史称“姆佬”、“伶人”等。其先民源于古越中的西瓯和骆越,后为僚人的一部分。现有159,328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罗城县,余皆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城、都安、忻城等县。解放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仫佬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该民族神话故事《伏羲兄妹造人类》中就有反映:远古时洪水漫天,人类皆被淹死,只有一对伏羲兄妹因躲进葫芦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在金龟的撮合下,伏羲兄妹结为夫妻,挑起繁衍人类的重任。反映了他们曾经有过血亲婚配的史实及其相应的性道德观念。《潘曼的故事》、《选丈夫》、 《穷女婿和他的财主岳丈》、 《猪笼的故事》、《林狗与林猫》、《弟吉三戏财主佬》、《一个美梦》等民间故事,多以机智人物为主,反映了他们勤劳、聪明、智慧的美德和敢于斗争的精神。还从生活出发,从多角度反映了他们的道德主张:扶贫济危、团结互助、见义勇为、倡善弃恶、公正办事等。它是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在社会生活习俗中,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村庄,村下属同一宗族者为“冬”,每一“冬”设有“冬头”(即族长),由大家民主选任。“冬头”多是年长而又有钱势的人,职责是用族规或家训来管理本冬内的公共事务,对冬内的全体成员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在婚恋道德上,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男女青年均享有社交自由,往往通过传统社交节日“走坡节”来物色对象,确立恋爱关系。但婚姻的缔结由父母包办。择偶注重门当户对,体魄健壮,勤劳能干,不太重视双方的感情和意愿。盛行早婚。以聘礼多为荣。婚后初期女方不落夫家,等到怀孕快临盆时,妻子才入夫家并开始过长期的从夫居生活。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下,新娘刚入男家门,须从丈夫架在门框上的挑着新郎鞋子的扁担下通过,意即新娘从此就要受到丈夫的支配。此外,还具有浓厚的先祖崇拜意识。几乎每家厅堂正中的神楼上都供奉着家神,祖先神居中,灶王神位右,土地神靠左。每年定期进行烧香献祭,祈求赐福。每年7月还要进行专门的祭祖扫墓,并不惜大量钱财烧纸献供,希望先祖英灵能使人们逢凶化吉,护佑人们安居乐业。其前提必须是对先祖英灵怀有虔诚敬仰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