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近待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近待远 利用我方靠近战场的有利条件,对付远离战场,长途行军,远道而来的敌军,从而战胜敌人。 公元36年12月,东汉将领吴汉率军三万从夷陵沿长江逆流而上,入蜀讨伐公孙述。汉光武帝刘秀告诫吴汉说:“成都有10万多军队,不可掉以轻心。应坚守广都,等待公孙述出兵来攻,不要与他争斗。如果公孙述不敢来攻,你可推进营寨逼近他,等到公孙述军疲惫时,才能发动进攻。”但吴汉却放弃了广都,率步兵和骑兵二万进逼成都。距城十多里,在江北宿营,同时架设浮桥,令副将刘尚率部队万余在江南宿营,相距20多里。光武帝得知后大惊,连忙下诏让吴汉率军返回广都。诏书未到,公孙述果然派大司徒谢丰率军10万攻击吴汉,又派一万多人攻击刘尚,使其不能互相救应。吴汉军激战一天,失败后退回营寨。于是,吴汉改善士兵的伙食,增加马匹、粮食,关闭营寨,三天不出战,并插了很多旗帜,使烟火不断。乘夜,令部队悄悄地与刘尚会合,又将部队转移到广都,寻找战机,待敌疲惫时攻击,终于大破公逊述,攻克成都。 以近待远实际上已占有主动和优势。敌方疲于奔命,而我方则养精蓄锐。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这类的战例是很多的。如和日寇周旋时采用的磨菇战术,解放战争中的靠两条腿把敌人肥的拖瘦,瘦地拖垮,最后聚而歼之,等等,都是这一谋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以近待远以自己靠近战场的优势,来对付敌人远离战场、长途跋涉的劣势。近:距离小。 《孙子兵法·军争篇》: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治力者也。” 以近待远 以近待远古代一种作战策略。语源于《孙子·军争篇》。意为以自己靠战场近的有利条件,来对付远离战场、长途行军的敌人,从而战胜敌人。参见“以饱待饥”。 ☚ 以迂为直 以饱待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