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治理国家应该文武两种策略并用,武力好像树木的树干,而文治是根本,是树木的基础,武力是外部的,文治是内在的,统治者必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春秋时期,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回国掌握政权,为争霸中原,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武功的重大措施。他一方面训练军队,积聚粮草,调兵遣将,准备对外作战; 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让人民安居乐业。他发现人民对以“义”、“信”、“礼”为核心的周朝典章、道德遵循还很不够,于是,趁当时“天子”周襄王被狄族赶走,避难在郑国的机会,于公元前635年出兵打败狄族,迎接周襄王回朝,以这种“勤王”的行动,来争取各国的支持和教育晋国人民,这就是提倡“义”。以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众重纲纪、讲礼义、守信用,维护和发扬周公提倡的“敬德”精神。并于公元前633年在被庐地方召集军队,举行盛大检阅典礼,来教育人民知“礼节”,守纪律。后来,他看到晋国人民对他的政权已经信任,人民也讲信义,遵守秩序与法令,认为文治已成熟,政权已巩固,就在公元前632年对楚国出兵,大战于城濮,取得全胜,晋国因而称霸天下。
 文治武功是治国安邦的两大支柱,为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重视。反动的阶级历来用文武两手对付革命阶级,革命阶级也必须用文武两手对付反革命阶级。对个人来说应当既会文又会武,才是全才。对人民进行国防教育,练兵习武,才能更好保卫祖国。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思想。指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战争参加者有无良好的政治。语出《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主要是指政治, “武”主要是指战争,二者是“种”(根本)与“植”(枝干)、里与表的关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