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暴易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以暴易暴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及饿且死, 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故事】: 伯夷和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在世时, 就打算立叔齐为王。孤竹君死后, 叔齐要伯夷继承父亲的王位。两人相互推让,都不愿为王,最后二人都跑到周文王那里去了。文王死后, 武王继位不久就出兵讨伐暴君殷纣王。武王出发那天, 伯夷、叔齐拉着武王的马, 劝告武王不能做这么不孝不仁之事。武王不听劝告仍然发兵讨纣。伯夷、叔齐心中极为不满,就编了支歌来唱, 歌中有这样两句:“以残暴去代替残暴, 还不知道这不对啊!” 【意思】: 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以: 用; 易: 改变、更换; 暴: 残暴。指统治者换了, 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古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此辈实繁有徒, 不可善谕,难免用武。请即假馆君家, 微劳所不敢辞。吏转念去一狐, 得一狐, 是以暴易暴也, 游移不敢即应。”
以暴易暴 表示以残暴的势力代替残暴的势力,或以暴行代替暴行。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商朝时,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南)国君在生前曾嘱咐在他死后由三儿子叔齐继位。国君死后,叔齐不肯即位,说:“按规矩,应由长子伯夷继位。”而伯夷说:“既有父命,应当服从。”二人互相推让,并先后出逃。君位便由二儿子继承了。 后来,出逃在外的伯夷、叔齐又在路上相遇了。但这时他们年岁已大,听说西伯姬昌为人十分仁爱,对老人很敬重,便去投奔。可是待他们赶到时,姬昌已死,由他的儿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看到商纣王暴虐无道,便决定起兵讨伐。伯夷、叔齐得知后,急忙赶来,在出兵那一天,拦住周武王的马头,劝他放弃伐纣。武王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挥师攻破商都朝歌(今河南北部的淇县),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作为诸侯,去讨伐天子商纣王,就是背叛,就是不忠;作为儿子,在父亲刚死还没有安葬时就大动干戈,这是不孝。商纣王虽然残暴,但臣子用武力去讨伐他,也同样是残暴。因此,他们对周武王建立的新政权周朝采取了对抗态度,跑到首阳山(又名西山,今山西省永济市南)隐居。他们“不食周粟”(不吃周朝的粮食),以野菜维生,最后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上。 在饿得快要死时,伯夷、叔齐作了一首歌自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这段歌词的大意是: 我们登上西山采食野菜;武王以暴臣代替暴君而不知道自己错了。神农氏、虞舜、夏禹这些圣明君主统治的时代已经沉没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安身呢?唉,我们今天饿死,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真是命运不济啊! 后来“不食周粟”也被用为成语,有两种意思: 一是比喻某人很有骨气,一是比喻某人过于固执。 以暴易暴❶谓以一种暴政替换另一种暴政。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北都政变,以暴者易暴者数矣。” 以暴易暴yǐbào-yìbào表示以残暴的势力代替残暴的势力,或以暴行代替暴行。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成〉原指统治者虽然更换了,但暴虐的统治没有变,也指除掉一个祸害却换来另一个祸害,现多指用暴力行动对付暴力行动:以暴易暴不可取。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成〉指用凶暴势力代替凶暴势力。《史记·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竟事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家失势,他家代之。以暴代暴,无有已时。” 以暴易暴易:改换。以一种暴力代替另一种暴力。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孤竹国的两位君子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所为不孝不仁,曾竭力阻拦伐纣,但未成功。二人从此隐居首阳山中采薇充饥,坚决不食周粟。他们快要饿死时,曾经作歌吟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见《史记·伯夷列传》) 以暴易暴 以暴易暴用暴虐代替暴虐。指统治者虽然改换了,暴虐的统治还是相同。暴:凶残暴虐。易:替换,改换。 ☚ 一心为公 以儆效尤 ☛ 代替 代替代(~人;代换;顶代) 替(替代;~班;~工) 折过 顶名 顶挡 另见:调换 替换 事物 工作 责任 代替的人 ☚ 代替 接替 ☛ 应付的方式 应付的方式用很少的人或物对付很多的人或物:以寡敌众 ☚ 应付某事 穷于应付 ☛ 以暴易暴用凶暴代替凶暴,比喻统治者更换了,可残暴的统治方式依然一样。汉代司马迁《史记·伯夷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change oppression for oppression; replace one tyranny by another 以暴易暴pit violence against violence;replace one tyranny or despotic rule by another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以:用;暴:残暴;易:更换,替换。形容用残暴代替残暴。replace one tyranny by another, change one tyranny for another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解义】以:用。易:替换。用残暴代替残暴。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以凶暴取代凶暴。出自伯夷叔齐故事。殷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为反对周武王的正义战争,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绝食而亡。死前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以:用。易:替换。用一种残暴的力量替代另一种残暴的力量。冯玉祥《我的生活》三七:“革命必须有纪律,有组织,革命不是~。” 以暴易暴yǐbào-yìbào《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克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曾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薇:野豌豆。易:替换。指用残暴势力替代残暴势力。表示统治者虽然更换了,但是残暴的统治方式没有改变。后泛指用一种暴力行为替代另一种暴力行为。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用残暴替代残暴。 以暴易暴yi bao yi bao以:用。易:换。暴:暴虐。用暴虐替代暴虐。指虽然推翻了暴君,仍维持着暴虐的统治。语本《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兮,不知其非矣。” 6RRR【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用一种凶暴代替另一种凶暴。指统治者虽然变了,暴虐的统治还是不变。暴:凶残暴虐。易:替换,改换。 以暴易暴yǐbào-yìbào〔偏正〕 易,替换。用暴虐代替暴虐。《史记·伯夷列传》:“~兮,不知其非矣。”何其芳《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实行民主政治……并不是~。”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以:用。暴:残暴。易:替换。即用残暴势力来代替残暴势力。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竟事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家失势,他家代之,以暴易暴,无有已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