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以文字为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

古代诗学概念。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散文化倾向的一种概括与批评。语见其《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严羽对于诗歌,提倡“兴趣”与“妙悟”,说明他对诗歌作为抒情性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学创作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已有所认识。据此,他严厉抨击了苏轼、黄庭坚之后宋诗的散文化倾向。其实,对诗歌散文化的批评,并不始于严羽。如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就称引黄庭坚语云:“杜(甫)之诗法,韩(愈)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批评了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这一“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在宋诗发展中得到了加强,黄庭坚自己也难免此弊。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批评黄庭坚作诗“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又如张戒《岁寒堂诗话》批评黄庭坚“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但是“以文为诗”,经过苏(轼)黄(庭坚)的发展,却逐渐垄断北宋诗坛而开一代诗风。当然,在文学史上“以文为诗”有功有过:开拓诗歌新洞天,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多运用虚词,以散文句式章法入诗,运散人诗以增强诗歌气势等,其功不可没;在这方面,严羽因其“以文为诗”而一概否定,认识有其片面性。但是,“以文为诗”不重诗和文的区别,忽视诗歌的独特抒情艺术特征和形象思维的创作要求,其过不可讳;在这方面,严羽的批评是中肯的。因为“以文为诗”,一般缺少含蓄蕴藉的“一唱三叹之音”,直露而无馀味,令人“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处”(《沧浪诗话·诗辨》)。严羽的批评,当时如刘克庄就有共鸣,其《竹溪诗序》云:“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于此可见,严羽对于“以文为诗”的批评,利于纠正不良诗风,继承和发展了诗歌重视意境创造的优良传统,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而且促进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

☚ 以才学为诗   以《易》为诗 ☛
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

堆砌、玩弄文字以成诗的弊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北宋中叶以后,诗歌创作步入了竞奇斗险的歧途。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写诗为求异于西崑诗人,有意用怪字,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影响所及,形成一股“以文字为诗”的恶劣风气。严羽尽管也认为,作诗应在“起结”、“句法”、“字眼”上“用工”,但却反对江西诗派搜奇抉怪,“以文字为诗。”他重视诗“吟咏情性”的“别趣”,提倡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意境。由于他认识到了诗歌创作的特性,因而对于这种弊病的批评是有力的。
另外,“以文字为诗”也指玩弄文字游戏而写的诗,诸如离合诗、回文诗、宝塔诗、藏头诗等。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记载,苏轼曾作《晚眺》诗云:


这首诗应该是: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他不把诗写出来,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以其构思新奇,启人神智,名为“神智体”。这也是值得指出的弊病。文字、诗体都是形式,应为抒情言志、创造优美的意境服务,这个关系不能颠倒。
☚ 以才学为诗   对偶不灵活 ☛
000016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