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敌借敌
用这一部分敌手来利用另一部分敌手,以达到自己的意图和目的。这是制造、利用敌手内部矛盾的一种斗争策略。
公元257至258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对司马昭专权,被司马昭大军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当时东吴的孙权对诸葛诞是同情和支持的,曾先后派文钦等率兵前往援救。司马昭为了消灭被围在寿春城内的诸葛诞及东吴的两股敌人,便借用了城内诸葛诞和文钦火拼发生的矛盾。后来,文钦被杀,他的两个儿子便出城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他们在城外巡视,并大声告诫城内的人们:“文钦的儿子我们都不杀,其他人员何必害怕。”守城的人听到这种喊话,手中拿着弓都不肯射箭了。司马昭看准了良机,大举进攻,消灭了诸葛诞,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激烈的社会拼争中,对手之间往往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相互掣肘。竞争者要善于了解和判断对手的情况,对于自己难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假手于他人去做,然后坐享其利,甚至还可驱使对手去利用另一部分对手来达到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司马昭使敌人先从内部发生变化,再从外面进攻大获全胜的故事,对我们不能没有启发。
争取
争取
战取
争取光荣:争光 争荣 争气
为国争光:光国
争取名誉:争名
争取荣誉:争脸 逞脸 讨脸 争面子
争取优秀:争优
努力争取:夺取
极力争取:力争
奋力争取:奋争
力争先进或有利形势:力争上游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只争朝夕只争旦夕
根据道理尽力争取:理论 据理力争 据理以争 据理直争
在小事上退让,大事上力争:小怯大勇
拼命争取:拼博
利用已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敌人,去争取另一部分敌人:以敌借敌
(力求获得或力求实现:争取)
另见:力求 获得 尽量 实现 争竞
☚ 踊跃 好胜 ☛
以敌借敌
用敌人的力量来打击敌人, 比喻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以削弱敌人力量的一种作战策略。借:利用。明代揭暄《兵经百篇》:“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鲜军将则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则借敌之智谋。……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