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以Yǐ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广西之永福、平乐等地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汉姓之源,回族之以姓当为人名所改。受伊斯兰教影响,回回多名“以卜拉欣”,遂或取名之首音谐以汉字“以”而为单姓。
汉代有以彤;宋代有以慈;明代有以伯臣,宣德中任判事;清代有以壮行,任左州学正。

以yǐ

❶介詞。(一)作用相當于今之“把”。張衡《冢賦》:“降之以福,如水之平。”(二)使用,憑藉。《漢書》揚雄《解嘲》:“徽以糾墨,製衣質鈇。”
❷連詞。通“而”。朱穆《鬱金賦》:“眾華爛以俱發,鬱金邈其無雙。”
❸時間副詞。通“已”,已經。賈誼《弔屈原賦》序:“誼爲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枚乘《七發》:“誠必不侮,決絶以諾。”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以,用也。”《左传·僖公四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用、拿。
1.通“已” yi
[例一] 《汉书·冯唐传》:“‘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已?’”何已,《史记·冯唐列传》作“何以”,以通“已”。
[例二] 《文选》潘岳《关中诗》:“愧无献纳,尸素以甚。”以甚,过分。《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以,余母、之部;已,余母、之部。余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與” yu
[例一] 《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笺:“今文以为与。”以通“与”。
[例二] 《韩诗外传》卷四:“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以管仲,跟管仲。
以,余母、之部;与,余母、鱼部。余母双声,之、鱼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其” qi
[例一] 《礼记·王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黜其爵。”以、其互文,以通“其”。
[例二]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事,其事。
以,余母、之部;其,群母、之部。余、群准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仇
  • 下一篇:令

以yǐ

❶用,用来。一般情况下,一句诗中,已有一个动词时,作“用”解的“以”是介词。如果这句诗中没有动词,作“用”解的“以”则是动词。《召南·江有汜》一章:“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说文》:“以,用也。”不我以,即不用我。《小雅·白驹》一章:“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王引之《经传释词》:“以,语词之‘用’也,常语也。“毛《传》:“絷,绊;维,系也。”郑《笺》:“永,久也。愿此去者乘其白驹而来,食我场中之苗,我则绊之系之,以永今朝。爱之欲留也。”《大雅·韩奕》十二章:“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先祖,韩侯的祖先,武王之子。受命,受侯伯之命。时,通“司”,掌管、统辖。百蛮,蛮服之百国。周制,京畿之外,分为九等地区,称九服。蛮服是第六服。陈奂《传疏》:“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貊北国。”
❷与。《邶风·谷风》三章:“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毛《传》:“屑,洁也。”王先谦《集疏》:“《江有汜》、《击鼓》《笺》并云: ‘以,犹与也。’ 《论语·述而篇》: ‘与其洁也。’‘不我洁以,犹言不与我洁。以清洁而受污浊之名,可伤之甚也。”《小雅·甫田》三章:“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郑《笺》:“曾孙,谓成王也。成王来止,谓出观农事也,亲与其后、世子行,使知稼穑之艰难也。”
❸因,因为,因此。《小雅·伐木》三章: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郑《笺》:“失德,谓谤讪也。民尚以乾糇之食获愆过于人。”《小雅·我行其野》三章:“成不以富,亦衹以异。”毛《传》: “衹,适也。”郑《笺》:“女不以礼为室家成事,不足以得富也,女亦适以此自异于人道。”陈奂《传疏》: “异,犹贰也。” 《大雅·荡》四章:“尔德不明,以无陪无聊。”毛《传》:“无陪无卿,无陪贰、无卿士也。”王先谦《集疏》:“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则不能知善恶,亲近习,长同类,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也。”
❹连词,而。《邶风·燕燕》二章:“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毛《传》:“伫立,久立也。”《小雅·小旻》五章:“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郑《笺》:“沦,率也。王之为政者如原泉之流,行则清,无相率牵为恶,以自浊败。”《大雅·生民》六章:“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毛《传》:“穈,赤苗也。芑,白苗也。恒,徧;肇,始也。始归郊祀也。”郑《笺》:“任,犹抱也。后稷以天为己下此四谷之故,则遍种之,成熟则获而亩计之,抱负以归于郊祀天。”
❺并且,连词。《大雅·生民》八章:“庶无罪悔,以迄于今。”郑《笺》:“庶,众也。后稷肇祀上帝于郊,而天下众民咸得其所,无有罪过也,子孙蒙其福,以至于今。”《大雅·民劳》一章:“无纵诡随,以谨无良。”郑《笺》:“王为政,无听于诡人之善不肯行而随人之恶者,以此敕慎无善之人。”《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脩我戎。”郑《笺》:“使之整齐六军之众,治其甲兵之事。”
❻语助词,无实义。《桧风·羔裘》一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逍遥”与“以朝”对文。朝为“上朝。”《小雅·钟鼓》四章:“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郑《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雅、南、籥,为名词动用,演出雅、南、籥三舞。《大雅·荡》七章:“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大命,天命。倾,倾覆。以,无实义。
❼原因、缘故。《邶风·旄丘》二章:“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郑《笺》:“我君何以久留于此乎?必以卫有功德故也。”

☚ 双   引 ☛

读音·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羊己切,上,止韵。
❶用;把;将;拿。
❷依;按照。
❸因;因为。
❹此;这些。

上一条: 下一条:

〔yi〕
以后 〔yi hou〕goud zheit.
以上 〔yi shang〕 goud lot.
以前 〔yi qian〕max eib; adqit eib.
以往 〔yi wang〕 sout weax.
以为 〔yi wei〕 deit dax.
以下 〔yi xia〕 goud hangd.

㠯、㕥ㄒㄧˇ0958哪里(表疑问)。古方言。《诗经・召南・采蘩》:「于~采蘩?于沼于沚。于~用之?公侯之事。」这(表近指)。赣语。湖南浏阳〖〗。~只大,咯细只,~两只□(〖〗)只好点唧咧这个大,那个小,这两个哪一个好一点儿呢?再;又。吴语。江苏常熟。浙江绍兴、永康、嵊县太平、诸暨王家井。上海松江、宝山、南汇周浦。已经。粤语。广东。木鱼书《刘辰采药》初集:「夫人一见忙迎接,老爷何喜在于心,罗公启口将言道~共娇儿定了亲。」约(表猜测)。闽语。海南文昌〖〗。跟;从。晋语。山西长子〖〗。~这儿走。

以yi

❶认为。《战国策·齐策一》:“皆~美于徐公。”(于: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寿命长。”
❷用。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必:一定。“用”与“以”为同义对文。)《庄子·养生主》:“臣~神遇而不~目视。”(以神遇:用精神来对待。遇,对待。)
❸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此名显天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物喜,不~己悲。”
❹把。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人多~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假:借。余:我。因:于是。得:能够。)《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具:详细地。与俱去:跟他一起离去。俱,一起。“与”的后面省略了“之”。)
❺凭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勇气闻于诸侯。”(闻于诸侯:在诸侯中闻名。)桓宽《盐铁论·利议》:“故~言举人,若~毛相马。”(举:提拔。)
❻同连词“而”,表示各种关系。1.并列关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夷:平坦。)2.承接关系。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记之。”(属:嘱。予:我。)马中锡《中山狼传》:“私汝狼~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私汝狼:包庇你这狼。犯世卿:冒犯世代做高官的人。忤:冒犯,与前面的“犯”为同义对文。且:将要。)3.修饰关系。柳宗元《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黔:今贵州一带。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㕥㠯

❶表示凭借,相当于“用”“拿”
 △ ~卵击石。
❷表示方式,相当于“按照”“根据”
 △ ~高标准要求。
❸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 不~人废言。
❹表示目的
 △ 养精蓄锐,~利再战。
❺用在单音节方位词前,表示时间、空间或数量的界限
 △ 三年~内|长江~北|四成~上。
❻姓。

以yǐ


❶用;拿:何~︱~暴易暴︱~毒攻毒︱~讹(e)传讹︱~少胜多︱~貌取人︱~一当十︱~一警百︱~逸(yi)待劳︱~柔克刚︱~力服人︱~理服人︱~攻为守︱~德报怨︱~怨报德︱~偏赅(gai)全︱~假乱真︱~邻为壑(he)︱~耳代目︱~卵投石︱~蠡(li)测海︱~己度(duo)人︱~身作则︱~身殉(xun)职︱数~万计︱夜~继日︱掉~轻心︱道路~目︱绳之~法︱持之~恒丨嗤(chi)之~鼻︱~不变应万变︱~眼还眼,~牙还牙︱失之毫厘,谬(miu)~千里︱即~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❷依;顺;按照:~次︱物~类聚。
❸因为:~人废言。
❹缘故:良有~也。
❺表示目的:~待时机︱~售其奸︱~儆(jing)效尤︱坐~待旦︱坐~待毙︱学~致用︱引~为戒︱聊~自慰︱聊~解嘲︱如愿~偿︱全力~赴︱降(jiang)格~求︱梦寐~求︱拭目~待丨虚位~待︱严阵~待。
❻表示时间、方位或数量的界限:~前︱~往︱~来︱~后︱~里︱~外︱~内︱~上︱~下︱有生~来︱长此~往。
❼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❽做语助,跟“可”、“得”、“能”、“足”、“堪”等词连用:得~一游︱足~当之︱堪~媲(pi)美。
○~为(认为)︱~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便(便于)︱~至(连词。因而;所以)︱可~((一)表示可能或能够。(二)表示许可。(三)好;不坏。(四)利害)︱所~((一)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二)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自~为是︱不~为然︱习~为常︱不知所~︱忘乎所~。

以yǐ

❶ 引进工具、手段,相当于“用”、“拿”:以毒攻毒︱动之以情︱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❷ 引进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相当于“按照”、“根据”: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分数决定录取与否。
❸ 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以水平高获胜︱不以相貌看轻别人。
❹ 引进目的,相当于“用来”:以广视听︱以提高销量。
❺ 用在单音节方位名词或处所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长江以南︱三十以下。

(252次)
❶用;使用。贤不必~《章·涉》
❷使。令五帝~折中兮《章·诵》
❸以为;认为。众果~我为患《章·抽》
❹用;用来。羌内恕己~量人兮 苏粪壤~充帏兮《离》 聊~舒吾忧心《章·哀》矫~遗夫美人《章·抽》 折若木~蔽光兮《章·悲》 无衣裘~御冬兮《辩·六》得人肉~祀 吞人~益其心些《魂》吸沆瀣~充虚《惜》 六合不足~肆行 机蓬矢~射革《哀》
❺从而。虚惑误又~欺《章·日》
❻此。有~异兮《章·桔》
❼将;用;把。肇锡余~嘉名 又重之~修能 雷师告余~未具 继之~日夜 告余~吉故 余~兰为可恃兮 灵氛既告余~吉占兮《离》 将~遗兮下女《歌·君》 将~遗兮远者《歌·人》 将~遗兮离居《歌·大》 而亲~逢殆 终~灭丧 易之~百两 吾告堵敖~不长《天》 被~不慈之伪名《章·哀》《辩·八》 众果~我为患 憍吾~其美好兮(2次) 聊~娱心兮 聊~自救兮《章·抽》 限之~大故《章·怀》 安能~身之察察 安能~皓皓之白《渔》 秋既先戒~白露兮冬又申之~严霜《辩·三》 ~其骨为醢些《魂》 请对~意《服》
❽犹乃。于是。惟庚寅吾~降《离》
❾犹而。表承递关系。乘骐骥~驰骋兮 夫唯捷径~窘步 众皆竞进~贪婪兮忽驰鹜~追逐兮 苟余情其信姱~练要兮 擥木根~结茝兮 矫菌桂~纫蕙兮 长太息~掩涕兮 余虽好修姱~𩉜羁兮 背绳墨~追曲兮 宁溘死~流亡兮 回朕车~复路兮 忽反顾~游目兮 曰鮌婞直~亡身兮 薋菉葹~盈室兮 依前圣~节中兮 济沅湘~南征兮 夏康娱~自纵 揽茹蕙~掩涕兮 跪敷衽~陈辞兮 折若木~拂日兮 聊逍遥~相羊 忽反顾~流涕兮 折琼枝~继佩 解佩纕~结言兮 保厥美~骄傲兮 日康娱~淫游 聊浮遊~逍遥 索藑茅~筵篿兮户服艾~盈要兮 齐桓闻~该辅 时缤纷~变易兮 和调度~自娱兮 吾将远逝~自疏 路修远~周流 麾蛟龙~梁津兮 路修远~多艰兮 路不周~左转兮 聊假日~媮乐《离》 君廻翔兮~下《歌·大》 杳冥冥兮~东行《歌·东》 负熊~游 何变化~作诈定周之命~咨嗟《天》 惜诵~致愍兮俾山川~备御兮 忘儇媚~背众兮行不群~巅越兮 终危独~离异兮众骇遽~离心兮 设张辟~娱君兮欲儃佪~干傺兮 背膺牉~交痛兮故重著~自明 挢兹媚~私处兮《章·诵》 深林杳~冥冥兮 山峻高~蔽日兮 下幽晦~多雨《章·涉》 遵江夏~流亡 楫齐扬~容与兮 登大坟~远望兮 曼余目~流观兮《章·哀》 览民尤~自镇 结微情~陈词兮 兹历情~陈辞兮《章·抽》 申旦~舒中情兮欲变节~从俗兮 聊假日~须时遵江夏~娱忧 佩缤纷~缭转兮 吾且儃佪~娱忧兮《章·思》 受命诏~昭时 奉先功~照下兮 君含怒~待臣兮 弗参验~考实兮 愿陈情~白行兮 乘汜泭~下流兮 不毕辞~赴渊兮《章·日》 鸟兽鸣~号群兮 鱼葺鱗~自别兮 更统世~自贶 折芳椒~自处 思不眠~至曙 寤从容~周流兮 聊逍遥~自恃 抚珮衽~案志兮登石峦~远望兮 依风穴~自息兮忽倾寤~婵媛 冯昆仑~澂雾兮隐㞶山~清江 借光景~往来兮《章·悲》 内惟省~端操兮 漠虚静~恬愉兮 形穆穆~浸远兮 时髣髴~遥见兮 精皎皎~往来 高阳邈~远兮顺凯风~从遊兮 玉色頩~脕颜兮质销铄~汋约兮 神要眇~淫放 服偃蹇~低昂兮 骖连蜷~骄骜 骑膠葛~杂乱兮 历太皓~右转兮 前飞廉~启路 凌天地~径度 选署众神~并毂 欲度世~忘归兮 意恣睢~担撟 聊媮娱~淫乐 涉青云~汎滥游兮 思旧故~想像兮 雌蜺便娟~增挠兮 焉乃逝~徘徊 舒并节~驰骛兮 乘间维~反顾《远》 ~力耕乎~成名乎 ~危身乎 ~媮生乎~保真乎 ~事妇人乎 ~自清乎~絜楹乎 偷~全吾躯乎《卜》 聊逍遥~相佯《辩·三》性愚陋~褊浅兮《辩·六》 年洋洋~日往兮《辩·七》罔流涕~聊虑兮《辩·九》 悬人~娭《魂》閒~静只 安~定只 丽~先只 嫭~姱只 习~都只 调~娱只安~舒只 静~安只 丽~佳只~动作只 ~娱昔只《大》 非重躯~虑难兮《惜》 沕渊潜~自珍 偭蟂獭~隐处兮《弔》 居处愁~隐约兮 势不能凌波~径度兮 倚踌躇~淹留兮众比周~肩迫兮 负担荷~丈尺兮魂眐眐~寄独兮 宁幽隐~远祸兮《哀》 慕类兮~悲《士》
❿犹而。表并列关系。路幽昧~险隘 伏清白~死直兮 不顾难~图后兮 羿淫遊~佚畋兮 驷玉虬~乘鹥兮 世幽昧~眩矅兮 曰勉陞降~上下兮 椒专佞~慢慆兮《离》
⓫犹而。表转折关系。进不入~离尤兮 委厥美~从俗兮《离》 忠何辜~遇罚兮 吾闻作忠~造怨兮 发愤~抒情 纷逢尤~离谤兮 𢭏木兰~矫蕙兮《章·诵》 朴~忠乎《卜》 幼清~廉洁兮《魂》衣摄叶~储与兮《哀》 吾不能变心~从俗兮《章·涉》 谗妬入~自代《章·日》 夫差~败《服》
⓬犹于。在。忽奔走~先后兮《离》
⓭犹于。由。历玄冥~邪径兮《远》
⓮因为;由于。既替余~蕙纕兮 又申之~揽茝《离》 期不信兮告余~不闲《歌·君》殷之命~不救《天》 览余~其修姱《章·抽》 不~生故自宝《服》 终不~邪枉而害方《哀》
⓯因而。固前修~菹醢《离》 墬何故~东南倾《天》
⓰通“已”。已经。闺中既~邃远兮《离》 日~远兮《章·涉》 甲之鼌吾~行《章·哀》
⓱作词助。无实义。谣诼谓余~善淫 鸩告余~不好 又何可~淹留《离》 诚既勇兮又~武《歌·国》 名不可~虚作《章·抽》 庶类~成兮 超无为~至清兮《远》 可~濯吾缨 可~濯吾足《渔》 羌无~异于众芳 君之门~九重《辩·四》 后尚可~窜藏《辩·八》 东方不可~托些 不可~托些 南方不可~止些 不可~久淫些 北方不可~止些 不可~久些《魂》 何足~疑《服》 山中兮不可~久留《士》

以yǐ

❶动词,用。《惜诵》:“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王逸注:“以,亦用也。”
❷ 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高诱注:“以,犹使也。”《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
❸应作“之”。表从属,意为“的”。 《悲回风》:“隐㞶山以清江。”《列子音义》作“隐汶山之清江”。 㞶山即岷山,清江即岷江。因其水澄清,故名。岷山是岷江的发源地,故此句乃想象又至岷山清江之旁。
❹ 以为,认为。《抽思》:“众果以我为患。”《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
❺ 因为。 《离骚》:“既替余以蕙兮。”
❻ 犹“于”。在。《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
❼ 语助词,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音节,不表义。《离骚》:“惟庚寅吾以降。”
❽介词,用。《离骚》:“肇锡余以嘉名。”又:“又重之以修能。”
❾ 表递进,犹“而”。《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
❿表并列,犹“而”、“且”。《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又:“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⓫通“已”,已经。《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以yi

以便 以次 以后 以还 以及 以近 以来 以免 以内 以期 以前 以上 以外 以往 以下 以远 以至 以致 得以 给以何以 加以 借以 可以 难以 所以 予以 足以 以暴易暴 以白为黑 以词害意 以次充好 以德抱怨 以点带面 以毒攻毒 以讹传讹 以耳代目 以工代干1 以功补过 以攻为守 以古为鉴 以礼相待 以粮为纲2 以己度人 以儆效尤 以邻为壑 以卵投石 以貌取人 以权谋私 以人废言 以身试法 以身作则 以汤沃雪 以言代法以一当十 以逸待劳 以怨报德 忘乎所以 以天下为己任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小人之心度(duo)君子之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yi

❶〈介〉表示凭借;用;拿:要~理服人,不要~势压人|我们的产品应~质量取胜|函授教育应~自学为主,面授辅导为辅。
❷〈介〉表示方式;按照,根据:平均每斤~盈利两分计算|各代表队~积分多少排名次|货物~质量分高下。
❸〈介〉表示原因;因;因为:我国一向~地大物博闻名于世|他们~重视产品质量而赢得广大用户的信任|鸭嘴兽~嘴像鸭嘴而得名。
❹〈介〉表示时间;在;于:鲁迅~1881年10月26日生于浙江绍兴。
❺〈连〉为的是,表示目的;以便(用于书面语):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我们应转变某些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连〉表示目的:你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以免]〈连〉表示上文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下文所说的结果:你早点儿动身,~误车。[以致]〈连〉致使;表示由于上文所述原因而造成下文所述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他平时不注意保养汽车,~酿成这场车祸。

以yǐ

❶用;拿: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这话奚落堵噎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了你。(二九·676)
❷按照: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丫鬟相看。(四·84)
❸表示目的: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了今生。(六六·1598)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侑酒。(六三·1492)
❹因为:大约骚人咏士~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十七—十八·369)袭人等~他年老多知,所以请他来看。(五七·1340)
❺给: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儿子半点? (二二·504)
❻连词,同“而”: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游乎穹窿耶? (七八·1961)隔雾圹~啼猿,绕烟塍而泣鬼。(七八·1960)


以yǐ

❶猶“與”。《詩經·召南·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 不我以,其後也悔。”鄭玄箋:“以,猶與也。” 《詩經·邶風·擊鼓》:“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鄭玄箋:“以,猶與也。” 《詩經·大雅·桑柔》:“朋友已譖,不胥以穀。” 鄭玄箋:“以,猶與也。” 《儀禮·鄉射禮》:“主人以賓揖先入。” 鄭玄注:“以,猶與也。” 《儀禮·鄉射禮》:“三耦及衆賓皆袒决遂執弓,各以其耦進,反于射位。” 鄭玄注:“以,猶與也。今文以爲與。”
❷用。《詩經·邶風·谷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鄭玄箋:“以,用也。” 《詩經·小雅·大東》:“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鄭玄箋:“以,用也。”《周禮·地官·鄉大夫》:“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 鄭玄注:“以,用也。” 《儀禮·士昏禮》:“贊爾黍授肺脊皆食,以湆醬,皆祭舉食舉也。” 鄭玄注:“以,用也。” 《禮記·曾子問》:“宗子死,稱名不言孝,身没而已,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 鄭玄注:“以,用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鄭玄解:“以,用也。” (《通德堂經解》) 《孝經·三才章》:“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鄭玄解:“以,用也。”(《通德堂經解》)

“以”本是动词,相当于“用”或“以为”“认为”。如《论语· 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译作“用”,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修饰,后面直接带宾语“兵车”。《墨子·非攻》:“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以”译作“认为”,“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是它的宾语。《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译作“认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是它的宾语。在发展变化中,“以”的动词意义逐渐弱化而变成介词,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用法:
❶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作“用”“凭借”“拿”等。如《庄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hè)我邪?”象声词“嚇”活用为动词带宾语“我”,“以”表示“嚇”这一动作是凭借“梁国”来实现的。《梦溪笔谈·技艺》:“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以”表示动作行为“按”是用“板”为工具的。《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前一“以”表示“杀”这一动作所用的工具是“梃与刃”。
❷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如《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柳宗元《捕蛇者说》:“而我以捕蛇独存。”《青溪寇轨·容斋逸史》:“然岁奉仇讎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
❸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作“在”。如《汉书·苏武传》:“[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姚鼐《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南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左传·僖公十五年》:“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朝以入”就是“以朝入”,“夕以死”就是“以夕死”。
❹介绍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物,可译作“率领”或“带领”,这种“以”的宾语只限于和人有关的名词。如《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汉书·食货志》:“卫青岁以数万骑出击匈奴,遂取河南地。”以上各例中的“以”都可以译作“率领”。《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以”可译作“带领”。
介词“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以”补译出来。如《庄子·逍遥游》:“客闻之,请买其方[ ]百金。”“买其方百金”就是“买其方以百金”,“以”可译作“用”。《盐铁论·相刺》:“橘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口,[ ]味同也。”“味同”之前省略“以”,可译为“因”。贾谊《治安策》:“至于髋髀之所,非[ ]斤则[ ]斧。”“非斤则斧”就是“非以斤则以斧”,“以”可译作“用”。
介词“以”的宾语如果在上文出现,便可以省略,这个被省略的宾语是代词“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美人及左右。”被省略的“之”代上文的“璧”。李斯《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盛,国以[ ]富强。”被省略的两个“之”都代上文的“孝公用商鞅之法”。
为了强调“以”的宾语,常常把它提到“以”的前面。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方城”和“汉水”分别作“以”的宾语。《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清虚”和“卑弱”分别是“以”的宾语。《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一以当十”就是“以一当十”。
介词“以”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奚”等,也置于介词之前。如《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就是“以何”,译作“因为什么”。《庄子·逍遥游》:“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就是“以奚”,译作“根据什么”。《左传·庄公十年》:“何以哉?”“何以”就是“以何”,译作“靠什么”。

☚ 人物介词   以……为、以为 ☛

连词,可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表示以下四种关系:
❶表示目的关系。“以”所连接的两项是动词或动宾词组,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如《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伐虢”是“假道”的目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袭远”是“劳师”的目的。《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邻”(使邻国的土地加倍)是“亡郑”的结果。《吕氏春秋·审己》:“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罹此难”是“不听豫之言”的结果。
❷表示并列关系。“以”所连接的对象往往是形容词,可译作“又”或“而且”。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史记·张仪列传》:“主明以严,将智以勇。”《商君书·开塞》:“古之民朴以厚。”
❸表示偏正关系。“以”放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可译作“地”“着”或不译。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师”是“来”的方式。《孟子·离娄下》:“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坐”是“待旦”的方式。《左传·宣公二年》:“倒戟以御公徒。”“倒戟”是“御公徒”的手段。《史记·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其盾”是“撞”的手段。
❹表示转折关系。“以”所连接的两项,意思相反或不相协调,可译作“却”“但是”。如《说苑· 杂言》:“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左传· 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或无难以丧其国。”《淮南子·汜论训》:“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 则   与 ☛

以yǐ

〖动词〗
一、有(3)。《庄辛论幸臣》: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如今楚国虽然小,截长补短,还有几千里的地方,哪里只是百里呢!《严先生祠堂记》: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蛊》卦爻辞上九,人们正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单单不愿侍奉王侯,使自己的气节更加高尚,先生有这样的行为。《严先生祠堂记》: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在《屯》封爻辞初九,帝王的威德正当旺盛时,却能以自己极贵的身份下交卑贱的人,使大得民心,光武帝有这样的事情。
二、认为(139)。《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鲁仲连义不帝秦》: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世人认为鲍焦器量狭小而死,这都是不对的。《李陵答苏武书》: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我确实认为白白死掉不如立节,埋没名声不如报德。
三、带领,率领(8)。《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吕相绝秦》: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我没有才能,不能率领诸侯军队撤退。《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既聘,将以众逆。——已经进行了聘问仪式,[楚公子围]打算带领众人迎娶。
四、得以,能够(8)。《伯夷列传》: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结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然能够寿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老年人得以寿终,幼、孤儿能够长大成人。《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然后国家得以安定,天下普遍平静。
五、令,让(5)。《有子之言似夫子》: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大概先让子夏去说明,又让冉有去重申,从这知道他不想很快贫困。《范雎说秦王》: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这是上天令我打扰先生,而保存先王的宗庙。《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仲已经参政,作齐国的丞相,他让小小的齐国在海滨,使货物流通,钱财聚积,富国强兵,同百姓同好恶。
六、根据,依照,凭借(18)。《春王正月》:立适以贵,不以长。——立正妻的儿子根据尊贵,不根据年长。《李斯谏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位君主,都是凭借客卿的功劳。《获麟解》: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麒麟称作麒麟的原因,是根据德性不是根据形状。


以yǐ

〖副词〗
一、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对象仅限于某一范围。可译为“只”(1)。《冯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啊!
二、用同“已”。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经”(3)。《报任安书》: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说没有受辱,这就是所谓的脸皮厚而已,哪里值得尊重呢?《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有点优点的人大都已经录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任用。《箕子碑》:生人以正。——百姓已经走上正道。


以yǐ

〖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可译为“在”、“从”(4)。《子鱼论战》: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古代指挥作战,不在险隘的地方。《敬姜论劳逸》: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文伯说:“在我歜这样的家中,主人还绩麻,恐怕要惹季孙生气吧,他以为我不能侍奉您呢!”《晁错论贵粟疏》:以是观之,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从这里看来,粮食是国君极有用的东西,是治理国家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时间。可译为“在”(17)。《祭十二郎文》: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孟东野说,你死在六月二日。《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柳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终年四十七岁。《范增论》: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范增]不在这个时候明确地作出离开或者留下的抉择,却想依附项羽来成就功名,见识太浅薄了!
三、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86)。《子产坏晋馆垣》: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晋侯因为我们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郑简公与子产。《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因为环境称心就快乐,也不因为个人失意就悲哀。《梅圣俞诗集序》: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那以后十五年,圣俞因病死于京城。
四、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依赖、借助的事物或遵循的准则。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可以前置。可译为“凭”、“用”、“按照”等(337)。《春王正月》: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儿子凭母亲而显贵,母亲凭儿子而显贵。《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用大的土地换取小的土地。《待漏院记》:子女玉帛,何以致之。——奴仆、美女、宝玉和丝绸,用什么方法弄到它们。
五、介绍并处置动作行为发生时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出(212)。《吴许越成》: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虞思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原道》: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有圣人出现,然后才教给人们相生相养的方法。 《钴潭西小丘记》: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唉! 把这个小土山的美景,搬到沣、镐、鄠、杜等地方,那么富贵而又爱好游赏的人争相购买,就是每天加价一千金也不能买到。


以yǐ

〖连词〗
一、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或不译出(5)。《归去来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吧,让我停止断绝同他人的交往和游玩。《秋声赋》: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开始时觉得淅沥、潇飒,突然奔腾砰湃,好像夜间掀起了惊人的波涛,狂风暴雨急骤来到。《瘗旅文》:魂兮魂兮无悲以恫。——你们的灵魂啊,你们的灵魂啊,不要悲伤和哀痛。
二、表示进层关系。可译为“又”、“并且”或“而且”(37)。《申胥谏许越成》: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越王讲信用而且爱百姓,全国的人心都归向他,年年五谷丰登,国势日以强大起来。《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时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又全面,他们对待别人宽恕而且简约。《送孟东野序》: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他们的声音清约而且浮泛,他们的节奏繁密而且急促。
三、表示转折。可译为“却”(5)。《子产坏晋馆垣》: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侨听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可供游览的台榭,却增高加大接待诸侯的宾馆。《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这也就是砍伐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滕王阁序》:处涸辙以犹欢。——处在涸辙之中却还心情欢畅。
四、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2)。《李陵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男子汉活着如果不能成名,死后就埋葬在蛮夷的地域中。《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它一接触草木,草木就死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医治好的。
五、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44)。《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而且背弃晋国勾结楚国。《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问道:“嫂子为什么以前傲慢而现在卑下呢?”嫂子回答说:“因为弟弟现在位尊而钱多。”《黄冈竹楼记》: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家家的房屋都是用竹子作瓦片,因为它价格便宜而且省工。
六、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从而”(101)。《祁奚请免叔向》: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 ——现在他一次获罪就不能免于死,以致抛弃了国家所依赖的人才,不也糊涂吗! 《襄王不许请遂》:岂敢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怎敢尽情满足、任意放纵那耳目心腹的嗜欲,从而破坏了各种法度?《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自轻自贱,言谈引用比喻失去大义,以致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七、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以便”(334)。《吕相绝秦》:是用宣之,以惩不一。——因此把它揭露出来,以便惩戒言行不一的人。《驳复仇议》: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我听说礼的根本,是来防止祸乱的。《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作篇文章来记述它。
八、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偏正关系。可译为“来”或不译出(106)。《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庄公探知他们动手的日期,说:“可以了!”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城。 《钴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从其中观望,于是山的高峻,云的飘浮,溪水的流淌,鸟兽的游嬉,都和乐地呈献出巧妙的姿态,尽力在这小土山下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留侯论》:郑伯肉袒牵羊以迎。——郑伯赤着上身、牵着羊来迎降。


以yǐ

〖助词〗
一、用在句中或句末,舒缓语气。不能译出(24)。《庄辛论幸臣》: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蜻蛉它是个小东西,黄雀也像这样。《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之毫厘,相差千里。《泷冈阡表》: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母亲发誓守节,处境贫苦,自食其力,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二、同“来”、“往”、“上”、“下”、“前”、“后”、“南”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处所等。今语同(67)。《游侠列传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在秦朝以前,民间的游侠,埋没不见,我很感遗憾。《诸葛亮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深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而损害了先帝的英明。《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衡山、湘水以南,打算考取进士的,都把子厚拜做老师。
三、用在能愿动词“能”、“愿”、“可”、“得”之后,类似词尾(73)。《屈原列传》: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回去。《晁错论贵粟疏》: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即使是母亲也不能保护自己的儿女,君主怎能保护他的百姓呢?《五人墓碑记》: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重修坟墓,把他们的姓名刻在大堤之上。


以yǐ

〖名词〗
理由,道理(3)。《祭公谏征犬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我听说那犬戎的君长生性敦朴,能够遵循先人的德行,坚守终身,专一不移,他们有理由抵御我们。《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宋微子产生伤感,确实是有道理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拿着点亮的蜡烛在夜晚游玩,确实是有道理的。

以㠯yǐ

❶ 用,任用,使用。《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下体。”《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吕氏春秋·分职》:“为圆必~规,为方必~矩。”
❷ 使,令。《尚书·君奭》:“我不~后人迷。”《孟子·公孙丑上》:“管仲~其君霸,晏子~其君显。”
❸ 以为,认为。《公输》:“臣~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触龙说赵太后》:“老臣~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❹ 缘故。《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也。”
❺ 介词。❶ 引进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物喜,不~己悲。”
❷ 引进行为凭借的工具、手段、身份等。可译为“用”“凭借”等。《孟子·滕文公上》:“许子~釜甑爨,~铁耕乎?”《韩非子·五蠹》:“儒~文乱法,侠~武犯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❸ 引进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等。《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告,则杀之。”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❹ 引进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史记·孟尝君列传》:“(田)文~五月五日生。”《汉书·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❻ 连词。❶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可译为“又”。《史记·张仪列传》:“主明~严,将智~勇。”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周,其待人也轻~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❷ 表示相承或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雕墙。”《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害仁,有杀身~成仁。”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❸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若潜师~来,国可得也。”柳宗元《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
❹ 与方位词等连用,表示界限。《论语·雍也》:“中人~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下,不可以语上也。”《触龙说赵太后》:“今三世~前,至于赵之为赵。”
❼ 通“已”。❶ 停止。《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则王乎?”
❷ 已经。《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除之也。”
❸ 太,过分。《孟子·公孙丑下》:“三月无君则吊,不~急乎?”

以yǐ

用。〔例〕他~书面形式向领导说明了自己的要求。

☚ yi   以此 ☛

*yi

D2D4
❶用;拿:~理服人/~暴易暴/晓之~理,动之~情/~毒攻毒/~少胜多。
❷依;按照:物~类聚,人~群分/~时启闭/~次入座/~貌取人。
❸因;因为:不~人废言,不~言废人/何~知之?
❹表示目的:~待时机/~便。
❺于;在,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范围:~还/~往/~近/~远/~上/~下/~内/~外。
❻以色列国的简称:巴~和谈/叙~战争。
❼〈文〉连词,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❽〈文〉用;使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楚辞》)。
❾〈文〉认为;以为:人人自~得上意(《汉书》)。
❿〈文〉做;从事:视其所~(《论语》)。

并列

并列

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 排队   排列状况 ☛

指代

指代

一般指:或 某 有(~些;~的) 泛指
旁指:他 别(~人) 旁(~的;~证)另(~外) 异
有所指:
暗指某人某事:影射 暗射 隐射
 伪作此语影射他事:讹语影带
无所指:之 焉 厥 其 莫 无 靡 没有
泛指:漫指
表示近指:以 是 此(~若;~人) 斯(如~) 今(~次;~番) 底(~物) 所(~事) 伊 之 兹 然凭(~地) 这(~儿;~里;~么;~样) 作
 这个:兹(~事;念~在~) 尔(~外) 者个 遮个
 这种:此种 该种
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么些
表示远指:伊(~人;~年) 彼(由此及~) 那(~儿;~么;~样) 恁(~时;~大;~时节) 厥 夫
 那个:彼(此起~伏) 尔(~日) 谁个 那一个 那东西 那事情
表示虚指:其(忘~所以)

另见:指出 指点 代替

☚ 指代   如此 ☛

目的

目的

的(仪的;标的) 鹄(鹄的)
表示目的:为(为了;~着;~的是) 以(~便;~期;~免) 而(为利~争) 用
为国家为人民:于家为国
表示为达到某种目的或出于某种原因:起见
主要目的和意图:宗(宗旨) 旨(主旨)指要(明其~) 指归
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缺乏针对性:无的放矢
没有一定的目的:漫无目的 漫无目标 盲无目的 茫无目的
糊里糊涂,漫无目标:猫三狗四
才能低下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弩马十驾
盼望却达不到目的:企而不及
违背常理做事,难以达到目的:逆坂走丸走丸逆坂 逆阪走丸
(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

另见:打算 意图 想法 靶子 达到 做成

☚ 目的   目标 ☛

任用

任用

任 用(除用;断用) 以 庸 试(试用) 授(授用) 肩 服 委用 委使
任用和免职:任免
任用官吏:署用
选拔人才,任用官吏:论除
选择任用官吏:选用 简选 简阅 简任 简命
任用百官:纳揆
因上辈有功而任用:荫(荫袭;封妻~子)任子
皇帝直接下命令任用:诏用
简选任用:简用
选择任用官吏:选用
挑选任用:选任 遴用
推举选任:推选
调选任用:调数
引荐任用:引用
荐举任用:收举
考察人才,推荐任用:程功积事 程功蒇事 程功立事 程功厎绩 立事程功
收纳任用:收录
征召任用:征用
托付任用:托任
考察任用:考庸
正式任用:牒用
受到信任而任用:见任
滥给官爵:齐鸣开府
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由绎
(任命,使用:任用)

另见:提拔 委派 录用 用人

☚ 任用   任用人员 ☛

使用

使用

使(使唤;使换;行使;驱使) 用(~水;~电;~笔;盘用;设用;发用;服用) 下(~功夫) 动(~笔;~脑;动用) 以(~少胜多) 拿(~尺量) 由 运 祭 施(施用;施展) 试 庸(无~讳言) 寻 驱驾 玩弄 服御
人民生活中使用的:民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关系:拉关系
使用斧子:用斧 寻斧
开支,使用:销用
 支付使用:应用
掌管使用:典制
开始使用:启用
初次使用:试课
实际使用:实用 致用(学以~)
可以使用:使得
 凑合使用:对付
约束使用:收使
 控制使用:裁使
等待取用:待取
(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使用)

另见:运用 用途 用人

☚ 使用   使用某物品 ☛

认为

认为

认(~做) 以(以为) 当(~是)谓(意~) 觉得 感觉
自己认为:自命 自名 自视
大家一致认为:公认
确定地认为:认定(明确认定)
 断然认定:断(断断) 一定 绝对
(对人或物确定的看法,做出某种判断:认为)

☚ 作判断   结论 ☛

原因

原因

由(由头;由来;由然;由缘;由绪;由趣;根由;原由;来由;端由;缘由;因由;发由) 故(原故;事故;细~;意~;借~) 因依 来头 缘始 缘因 缘故 苗头 起根 说道 所以然
原因,情由:所以 是故
原因、条件等:关系
表示原因或理由:以(~为;~人废言) 维 唯 为此 因为
因为这个:因此
表示原因:由于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之 加以兼之
什么原因:何因 何故 何居
来去的原因和目的:来情去意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因缘
直接促成结果的原因:近因
造成恶果的原因:恶因
其他原因:他因 他故 异故
非直接的原因:远因
直接的原因:近因
内部原因:内因
行为的内在原因:归因
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物腐虫生
久远的原因:远因
根本原由:根由
主要原因在于此:职此之由
有原因:有因 有谓
好的或坏的行为自有其原因可寻:大风有隧
没有原因:无故 无因 平白 无来由 没来由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无端 徒然 好好 平白无故 无缘无故 白凭无故 白眉赤眼 白眉扯眼 白眉赤脸 凭白无故

另见:结果 因素 条件 根源 病因

☚ 原因   事情的原因 ☛

表示时间界限

表示时间界限


时间或次序在前:
表示时间在前的:以前 以上 以先以往
时间界限以内:以内(一日~)
一天之间:一旦
表示在一定的时间界限外:以外
表示时间在后:以降
表示时间在后的:以下
表示时间等的延伸:以至(~于今)
按一定时间:以时

另见:界限

☚ 时间界限   时间早晚 ☛

范围界限

范围界限

轸辙
表示范围:里(~面;~头) 则(~是)统(~~)
指定的范围:
表示一定的范围:上 下
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雷池 雷淀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处所﹑时间﹑数量的界限之外:以外
范围之内:内(~中;~里;以内) 间(中~;其间) 后院(~起火)
某一范围以内:内部 萧墙之内
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应为 份所应为
本分或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当然分所宜然
范围之外:外(~头;~面;~界;此~;例~)
在说过之外:另(另外) 别 其外

☚ 各种范围   普遍、规模 ☛

方向

方向

方(那~) 向(风~;趋~) 道
表示方位,方向:
方向和位置:位(~于;方位) 方隅
别的方位:诸方
方位词前缀:之(~中;~内;~外;~前;~上) 以(~东;~前)
方位词后缀:面(四~;东~;后~;反~;背~;对~) 边(里~;侧~) 头(上~) 方(下~)
一定的方向:定向
方向相反:反向
反方向:逆向
方向、性质等相反:
彼此方向相反:舛驰 背驰 异道而驰 背道而驰 东趋西步 相僢而驰 相背 而驰
表面上主张仁德,行动上却背道而驰:色仁行违

另见:走向 各方1 目标 辨认 各面看清2

☚ 方向   各种方向 ☛

问处所

问处所

表示问处所:焉(~有今日) 以 安在 何居 何处 何在 何边 何许 哪里 哪儿(在哪儿)
问道路:问路 问道(~于盲) 问途
 询问路径:问途
询问渡口:问津

☚ 问姓名年龄   表示问 ☛

以㕥;㠯yǐ

羊己切,上止。
❶任用;使用。《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❷以为;认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孙~难,……郈孙~可。”
❸原因;道理。《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矣。”
❹介词。用,拿。《论语·宪问》:“~直报怨,~德报德。”
❺介词。因,由。《论语·卫灵公》:“不~言举人,不~人废言。”
❻介词。凭,论。《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长不~贤,立子~贵不~长。”
❼介词。于,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赏~春夏,刑~秋冬。”
❽连词。而,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❾副词。通“已”。已经。《国语·晋语》:“其闻之者,吾~除之。”

〖以〗 粵 ji5〔已〕普 yǐ

❶ 介詞,表示原因,相當於「因為」。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豈〜一璧之故欺秦邪?」
❷ 連詞,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來」。諸葛亮《出師表》:「不效,則治臣之罪,〜告先帝之靈。」
❸ 任用。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融〜其參軍河南郭褒為淮南太守。」(融:苻融,苻堅之弟。)
❹ 介詞,表示利用,相當於「把」、「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城予趙。」魏禧《吾廬記》:「亞~蜃灰。」(用蜃灰來塗飾。)
❺ 介詞,表示方法,相當於「憑藉」。《南山集.鳥說》:「〜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捷?」
❻ 副詞,通「已」,已經,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已」。《史記.陳涉世家》:「得魚腹中書,固〜怪之矣。」
❼ 介詞,表示根據,相當於「按照」。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斧斤〜時入山林。」
❽ 介詞,通「於」,表示處所,相當於「在」,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於」。庾信《哀江南賦序》:「粵〜戊辰之年。」(粵:語氣助詞,無實義。)
❾ 介詞,與方位名詞連用,表示時間和方位的界限。姚瑩《捕鼠說》:「嶺〜南多鼠。」
❿ 率領。《史記.魏公子列傳》:「欲〜客往赴秦軍。」
⓫ 以為,認為。《史記.魏公子列傳》:「諸侯〜公子賢。」
⓬ 結構助詞,相當於「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楚日〜削。」
⓭ 連詞,表示並列,相當於「又」。劉熙載《海鷗》:「吾性傲~野。」

以yi㕥、目

❶用,拿。如:以少胜多;以攻为守。
❷依。如:以次就座。
❸因。如:何以见得?不以胜利自满。
❹表示目的。如:以备不时之需,以待战机。
❺在(指时间),于。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1927年8月1日诞生。
❻量于单纯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以上,18岁以外。
❼连词。跟“而”相同。如:墙高以厚,堡多以坚。

以yi

(一)介词。(A)介绍动作的工具、凭借、身分、原因、时间等。“以”和它的宾语或在动词(动宾短语)前,或在其后。相当于“用”“凭借”“根据”“因为”“在”等。如:❶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墨子·法仪》“以”句:百工画方形用曲尺,画圆形用圆规,打直线用绳墨,检验垂直用悬锤。)
❷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世说新语·方正》“以”句:古代的君子,凭借礼任用人,凭借礼黜退人。)
❸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世说新语·言语》“以”句:庾稚恭进献扇子根据好坏不根据新旧。)
❹刘公干以失敬罹罪。(《世说新语·言语》“以”句:刘公干因为对上有失恭敬而犯了罪。)
❺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世说新语·伤逝》“以”句:卫洗马在永嘉六年逝世,谢鲲哭他,感动了过路的人。) (B)“以”的宾语经常可以出现在“以”前;疑问代词“何” “曷”“胡”等作“以”的宾语一般在“以”前; “是”作“以”的宾语,多在“以”前,也有在“以”后的。如:
❻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以”句:君子以义为根本,用礼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现它,用诚信的态度完成它。)
❼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以”句:楚军兵士没有不是用一个顶十个的。)
❽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句:等到赵括快要出发时,他母亲上书对皇帝说:“赵括不能担任将领之职。”皇帝说:“为什么?”)
❾曷以知舞之意?(《荀子·乐论》“以”句:用什么办法了解舞蹈的意思呢?)
❿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汉书·食货志》“以”句:如果不幸有方圆两三千里的大面积干旱,国家用什么救济百姓?) (11)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以”句:所以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仰慕上天的恩赐,因此天天进步。)(12)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句:从这里看,别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C)“以”的宾语经常省去。如: (1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以”句:秦孝公实行了商鞅变法,风俗习惯大改,老百姓因此而富足,国家因此而强大。) (14)国宝谓绪于已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世说新语·谗险》“以”句:王国宝以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果然〔跟王绪的〕感情一天天疏远,王绪向王国宝给殷荆州进谗言因此而停止。) (二)连词。(A)连接并列的两项,相当于“而又”“和”等。如:(15)狐偃惠以有谋,赵衰文以忠贞,贾佗多识以恭敬。(《国语·晋语》“以”句:狐偃仁惠而又有谋略,赵衰有文采而又忠实坚贞,贾佗见识广而又恭谨谦敬。) (16)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以”句:季康问使百姓恭敬、忠诚和努力。〔该〕怎么办?”(B) 用于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之间,相当于“地”。如: (17)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汉书·食货志》“以”句:骄奢淫逸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地滋长起来,是国家的最大祸端。) (18)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韩昌黎集·原毁》“以”句:〔我〕从早到晚地考虑,去掉不象舜的,采取象舜的。) (C)连接一先一后的两项,其中有的后项为前项的结果,有的后项为前项的目的。相当于“就”“使得”“去”等。如:(19)因流涕抱儿以归。(《世说新语·文学》“以”句:于是流着泪抱着孩子就回去了。)(2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文选·诸葛孔明:出师表》“以”句:不应该随便地自轻自贱,说话不合道义,使得尽忠劝谏的道路堵塞。) (21)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世说新语·伤逝》“以”句: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可以每人学一声驴叫去给他送殡。) (D)用于方位词和“来”“往”等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等,不必译出。如:(22)余暨以南属越,钱塘以北属吴。(《论衡·书虚》“以”句:余暨以南的地方属于越国,钱塘以北的地方属于吴国。) (23)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世说新语·赏誉》“以”句:王浑问:“〔你叔叔〕比我怎么样?”王济说:“〔我叔叔〕是在我以上的人。”) (24)汉元以来,未有此人。(《世说新语·赏誉》“以”句:汉初以来,没有阮文业这样的人。)矣yi 助词。(A)用于句末,表示动作已经施行、情况已经出现,相当于“了”;表示对未来情况的预断,也相当于“了”。如: ❶前人之述备矣。(《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矣”句:前人的记述已经很全备了。)
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矣”句:确实能够这样做,就可以成就霸业,振兴汉室了。) (B)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感叹或请求命令的语气,相当于“呵”“吧”等。如:
❸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叙》“矣”句:唉,我几乎死去的情况不知有多少次了呵)
❹公子勉之矣! (《史记·魏公子列传》“矣”句:公子努力吧! ) (C)用于疑问句、反诘句中,相当于“了”“呢”等。如:
❺曰:“子来几日矣?”(《孟子·离娄上》“矣”句:问:“你来多久了?”)
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战国策·赵策四》 “矣”句:太后说:“好吧。〔你的儿子〕年龄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
❼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矣”句:他遇危险却不去帮助,他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那个辅佐的人呢?)

☚ 已   义 ☛

以[㠯]yǐ

Ⅰ  (用; 拿) use; take: ~ 我之长, 攻敌之短 utilize our strong points to attack the enemy's weak points; ~ 共同对敌的大局为重 set the general interest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above everything else Ⅱ  ❶ (用; 拿) with; by: ~ 理服人 convince people by reasoning; 赠 ~ 鲜花 present sb. with a bouquet
❷ (依; 按照) according to: ~ 成绩录取新生 enrol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merits; ~ 时启闭 open and close according to schedule; ~ 姓氏笔画为序 be listed in the order of the number of strokes in their surnames
❸ (因) because of: 不 ~ 人废言 not reject a saying because the speaker is what or who he is; 不 ~ 失败自馁, 不 ~ 成功自满 not lose heart because of failure nor feel conceited because of success;~ 风景优美著称 be celebrated for its scenic beauty; 何 ~ 知之? How do you know? 苏州 ~ 其美丽的园林而闻名。Suzhou is celebrated for her beautiful gardens. 他 ~ 有学问而出名。He is famous for his learning
❹ (表示目的) in order to; so as to: ~ 示区别 so as to distinguish this from other cases; ~ 应急需 in order to answer an urgent need
❺ [书] (于; 在) at (a certain time); on (a fixed date): 余 ~ 3月1日返。I returned on March the first.
❻ (放在单纯的方位词前,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二十年 ~ 前 twenty years ago or earlier; 黄河 ~ 北 ( to the ) north of the Huanghe River; 五千 ~ 内 less than five thousand; 县团 ~上 of county or regiment level and higher Ⅲ  [书] (跟 “而 ”用法相同) and; as well as: 淅沥 ~ 潇飒 raindrops pattering and wind rusting; 城高 ~ 厚。The city wall is high and thick. Ⅳ  (姓氏) a surname: ~ 相 Yi Xiang
◆以暴易暴 replace one tyranny by another; Change one tyranny for another.; 以备不虞 be prepared for unforeseen danger; be prepared for any contingency; prepare against the time of need; so as to provide against emergencies; 以备万一 provide against any contingency [accidents; emergencies; eventualities; contingencies]; be ready [prepared] for any contingency; have a spare wheel ready all the time; take measures in advance against the time of need; 以便 so that; in order to; so as to; with the aim of; for the purpose of; 以不变应万变 cope with shifting events by sticking to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policy]; 以词害意 let the words interfere with the sense; allow language to interfere with the thought; let the form of expression interfere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sacrifice clarity in the use of wrong words for expression; 以此 for this reason; on this account; 以次 in proper order; in turn; the following; 以点带面 fan out from (a) point to (an) area; Let one unit guide a whole area.; promote work in all areas by drawing upon the experience gained on key points; take a case or two (of excellence) as an example for the rest of the lot to follow; use the experience of selected units to promote work in the entire area; 以毒攻毒 fight [combat] poison with poison; cure a poisoned patient with poison; fight fire with fire; Like cures like.; 以讹传讹 circulate erroneous reports; be wrongly informed; pass on wrong reports; 以耳代目 relay on [upon] hearsay instead of seeing for oneself; be dependent on hearing instead of making a personal investigation or direct observation; 以防万一 make provision [provide] against emergencies; be prepared for any contingency [all contingencies]; prepare against one out of ten thousand; 以工代赈 relieve people in disaster areas by giving them employment instead of outright grant; work relief; 以攻为守 attack as a means of defense; attack in order to defend; take offence for defence; 以古非今 use the past to attack the present; attack the present with the past; disparage the present by extolling the past; 以寡敌众 pit the few against the many; fight [struggle; battle] against heavy odds; fight against odds [longer odds]; 以观后效 see how one behaves in the future; deal with sb. leniently and see how he behaves in the future; see how he behaves; (lighten a punishment and) see how the offender behaves; 以后 after; later on; afterwards; later; hereafter; 以己度人 judge others by oneself; measure another man's foot by one's own last; measure others after oneself; measure other people's corn by one's own bushel; 以假[伪]乱[搀]真 mix the spurious with the genuine; adulterate; create confusion by passing off the spurious as genuine; 以近 {交} up to; 以儆效尤 warn others against following a bad example; punish sb. as a warning to others; make an example of sb.; 以旧换新 old for new service; 以泪洗面 Tears bathed the cheeks.; 以理服人 persuade through reasoning; reason sb. into compliance; 以邻为壑 use the neighbour's field as an outlet for one's overflow; benefit oneself at others' expense; do harm to a neighbour; use one's neighbour's field as a drain — 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 以卵击石 throw an egg against a rock — court defeat by fight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court one's own ruin; fight against heavy odds; strike an egg on a rock; 以貌取人 judge people by outward appearance; evaluate a person on the basis of appearance; judge a man by outward appearance; 以免 in order to avoid; so as not to; lest; 以沫相濡 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help each other in straits with feeble strength; 以前 before; formerly; prior to; previously; 以权谋私 abuse of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misuse of power for private interest; 以上 more than; over; above; the above; the foregoing; the above-mentioned; 以少胜多 use the few to defeat the many; defeat (enemy troops) with a force inferior in number; 以身作则 make oneself an example; live what one teaches; make oneself serve as an example to others; set an example with [by] one's own conduct; 以太 {物} ether; aether; ether effluvium; 以外 beyond; outside; other than; except; 以往 before; formerly; previous; in the past; 以为 think; believe; consider; 以 ... 为 ... take ... as ...; regard ... as ...; 以文会友 form a literary circle; associate by means of literature; make friends by one's writing [through literary works]; meet friends on literature; (Of old it was customary) set intellectual refreshments before one's friends.; 以下 below; under; the following;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measure the stature of great men by the yardstick of small men; A knave thinks of others in terms of his own desires.; gauge [guess] the heart of a gentle man with one's own mean measure;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A tooth for a tooth, blood must be paid for with blood!; 以牙还牙 answer blows with blows; eye for eye; give as good as one gets; measure for measure; reprisal; return like for like; serve sb. with the same sauce; tit for tat; (a) tooth for (a) tooth; 以一当十 pit one against ten; be a host in himself [herself]; Every man is worth ten.; 以逸待劳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for an exhausted enemy or opponent]; be rested and ready to face the attack of the fatigued enemy; hold one's position waiting for enemy attack after long march; lie in wait for; 以远 {交} beyond; 以怨报德 requite love with hate;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repay good with evil; requite benefits with injuries; return evil for good; requite kindness with ingratitude; 以至 down to; up to; to such an extent as to ...; so ... that ...; 以致 (多用来指不好的结果) so that; with the result that;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that; as a result; 以资 as a means of;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try to pierce your wonderful shield with your marvellous spear.; attack sb. by exploiting his weakness

以 (yǐ) 读似 (sì)

【以】好像。
肩以脱,臑以折。(马王堆医书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
译文 肩好像脱臼一样,肱骨好像折断一样。
以通似。《易·明夷》: “文王以之。”《释文》: “以,郑、荀、向本作似。”《诗·邶风·旄丘》: “必有以之。”《仪礼·特性馈食礼》郑玄注引以作似。《汉书·高帝纪》: “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颜注引如淳曰: “以,或作似。”
似通以。《诗·大雅·卷阿》: “似先公酋矣。”唐 《石经》初刻似作以。《老子·二十章》: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马王堆汉帛书 《老子》 甲本、乙本似作以。
古音以、似皆属之部,叠韵。以属喻母,似属邪母,喻邪邻纽。

☚ 闻   攸 ☛

以yǐ

暴易暴|备不虞|备万一|诚相见|辞害意|此类推|蛋碰石|德报怨|点带面|毒攻毒|讹传讹|防不虞|防万一|功补过|功赎罪|攻为守|古非今|古为鉴|寡敌众|观后效|管窥豹|己度人|简驭繁|胶投漆|解倒悬|儆效尤|酒浇愁|泪洗面|类相从|蠡测海|礼相待|理服人|邻为壑|卵击石|貌取人|偏概全|强凌弱|勤补拙|屈求伸|权谋私|人为本|日继夜|柔克刚|弱制强|身试法|身殉国|身殉职|身作则|石投水|事论事|势欺人|势压人|手加额|守为攻|疏间亲|私害公|汤沃雪|退为进|危为安|微知著|伪谤真|伪乱真|文害辞|文会友|文乱法|牙还牙|咽废飧|眼还眼|一当百|一儆百|夷制夷|逸待劳|意逆志|战养战|正视听|直报怨|终天年|珠弹雀|紫乱朱

❷ 不为耻|不为然|超象外|掉轻心|讹滋讹|浮大白|假时日|俭养德|仅身免|宽待人|乐忘忧|利昏智|聊塞责|聊自遣|聊卒岁|谬千里|难理喻|难名状|难启齿|难置信|日继夜|日为常|文载道|无复加|无伦比|无塞责|无为家|无自遣|无自容|物类聚|习成俗|习为常|晓利害|信为真|学致用|一当百|一当十|一贯之|逸待劳|引为戒|引为荣|知藏往|自为是|坐待毙|坐待旦

❸ 长此往|嗤之鼻|持之恒|道路目|动之情|攻玉石|好整暇|怀远德|降格求|慨当慷|良有也|昧死闻|梦寐求|翘首待|全力赴|如愿偿|生死之|绳之法|拭目待|授人柄|无言对|相濡沫|晓之理|虚位待|虚席待|虚左待|严阵待|引首望|喻之理|孜孜

❹ 不知所|忘乎所|忘其所

以,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第一字形象人手提一物,第二字形省去人形,第三、四字形是第二字形的變體。本義是拿着、携帶或拿物送人,引申爲帶領、使用等義。後轉化爲介詞、副詞、連詞。卜辭或用本義,銘文及後世文獻多用引申義。 早期文獻多作 “㠯”,與“嗣” “巳” “似”四字多通用。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甲骨文;金文; 篆yǐ

[象形,用力拽。後訛爲厶。(《説文》:“,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説:‘巳,意已實也。象形。’” 以,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爲樂、以身作則、以鄰爲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拖延這麼久,必定有緣由。)
《禮記·儒行》:“禮之以,和爲貴。”
[戰國] 韓非《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虛而待之,彼自以之。”

以㕥;㠯

(4画)
【提示】4画,起笔是竖提,旧字形5画,竖提断为一竖、一提两笔。

*以〔 〕yǐ

4画 人部
(1) 介词。用;拿: ~理服人|绳之~法。
(2) 介词。依;按照: ~貌取人|排名~姓氏笔画为序。
(3) 介词。因;因为: ~人废言。
(4) 连词。表示目的: ~儆效尤|~免再发生类似问题。
(5) 介词。用在具有“给予”义的动词后,引进所给予的事物: 报之~微笑|给敌人~猛烈的回击。
(6) 〈书〉介词。在;于: 大会~8月10日召开。
(7) 〈书〉连词。与“而”相同: 治世之音安~乐|城高~厚,地广~深。
(8) 介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三天~前|五楼~上|长城~北|三十五岁~下。

以()


甲骨文合集34正,殷
貞勿隹王往以眾。

甲骨文合集1031,殷
貞勿乎以人。
按: 象人手提物之形。

甲骨文合集20439,殷
以右示。
按: 省人形。

甲骨文合集26903,殷
以眾。

甲骨文合集26953,殷
貞亞旁以其用。

者姒罍,殷周金文集成9818,殷
(姒)(以)大子(尊)彝。

王孫誥編鐘(二十),近出殷周金文集録79,春秋晚期
用匽(宴)(以)喜。

楚王酓章戈,殷周金文集成11381,戰國早期
(以)卲(昭)(揚)文武之戊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金滕12,戰國
今皇天畏以章公悳。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62,戰國至秦
徹,大徹,利單(戰)伐,不可以見人、取妻、嫁女。
按: 分離爲兩個構件,从厶从人。

居延新簡EPF22.153A,西漢
今以舊制。

漢印文字徵
魯君以。
按: 訛變作从人从㠯。

漢印文字徵
劉君以。

司徒袁安碑,東漢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

倉頡廟碑側,東漢
以紀時事。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帝嘉厥功,授以符命。

泰山都尉孔宙碑陽,東漢
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湯之辠己。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經國帥下,政以禮成。

石尠墓誌,晉
自表以疾,權駐鄉里。
按: 字形變異,从口从人。

元彬墓誌,北魏
後以山胡狡亂,徵撫西岳,綏之以惠和,靖之以威略。

元秀墓誌,北魏
宣光從横,無以尚也。

寇治墓誌,北魏
以父憂解任。

竇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鴻妻秀立,軻母儀形,遺塵可嗣,以節侔聲。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蘭溪儻不見松,穀城何以知石?

孔桃𣐍墓誌, 唐
公禮以節之,信以結之。
按: 中間多一撇筆。

邢彦褒墓誌,唐
即以其年八月甲寅朔七日庚申殯於北邙之阜。
按: “人”訛變爲“又”。
《説文》: “㠯, 用也。 从反巳。 賈侍中説: 巳, 意巳實也。 象形。 ”
甲骨文象人提物之形, 或省人形爲 “”, 金文、 楚簡文傳承此形。 《説文》小篆亦本此。秦簡文字傳承象人提物之形,分離爲兩個構件 “厶、人”。漢隸或傳承秦文字, 或訛變爲从人从㠯。 楷字厶或訛變爲口。
“以”字 卜辭多用爲動詞,“以眾”、“以羌”,有率領意。金文或仍表率領,或表示用。亦或表示原因、目的。後世文獻多用爲介詞、連詞。

☚ 巳   午部 ☛

以㕥㠯yí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象耕地的农具,即耒耜的耜的本字。古音声母是舌尖塞音,中古脱落或分化为舌尖前摩擦音,如以(㠯)台怡抬殆似例。耜形字在隶楷以后作㠯(在“口”上变作厶,如“台”;在左旁也近似厶,如“以”)。甲骨文还有象人拿着并使用耜的样子,秦代石鼓文、《说文》小篆和隶楷也有从人的,就是以字。《说文》以从人的字为似字,说是“好像”义,作。但隶楷又作“似”字,右旁又多一人字。近代以来左旁厶或讹成口(中古和近代偏旁中厶与口有互讹的),作㕥。现将它和㠯作以字的异体字。作似的异体字。 见《异体字表》。耕田的事耒耜是必用的农具。以字引申为用,拿,把,将。如:以少胜多|以身作则|以劳动为光荣。组词如:以为。又引申为依,顺,按照。如:以时启闭。再引申为因,因为。如:不以成功自满。转为连词,义为在,于(指时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又引申为目的在于。如:……以免发生危险。又为文言连词,同而字。如: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又放在位置词前表明时间、地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如:水平面以上|五岭以南|十天以后|三日以内。

以★常◎常


yǐ表意,甲骨文、金文象古人耕地的原始农具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后改为“以”。(一说初象人以手提物之形,后简省。)本义为古代一种农具,是“耜”(sì)的本字,引申为用、使用,假借为介词(引入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或手段、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相关的原因、空间或时间的位置,相当于“用、按照、因为”等)、连词(表示并列或目的,相当于“而”“以便”)等。
【辨析】
以“以”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ǐ:苡∣nǐ:拟∣sì:似、姒。

(yǐ)

用也。从倒
注释:右倒文會意者,凡九文。

*以r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用也。 从反巳。賈侍中說己意巳實也。象形。(十四篇下)
耜,犁頭之形? 或以為氐(提)字之省形

☚ 司   能 ☛
000000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