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东北古代族名和封国名。又作不令支、离支或冷支。甲骨文里有“即紷”,有人认为是令支的异写。为孤竹之邻族,也是殷商的近亲部落和封国之一。其领地在今河北省东部迁安县一带。商亡之后,归附周朝,后隶属于燕。春秋时,附从南下之山戎。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此后不见于史,大概融合于燕人之中。 令支亦作“冷支”、“离支”、“离枝”、“不令支”、“令疵”等。中国古国名。为古代民族东北夷所建,春秋时山戎之属国,其地在今河北省迁安县西。周惠王十三年(前664)为齐桓公所灭。 令支❶先秦时山戎属国。亦作冷支、离支、离枝、不令支、令疵等。东北夷所建,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周惠王十三年(前664)为齐恒公所灭。后演变为地名。 ❷地名。位于今河北迁安县西。春秋、战国称令支国。秦置县。两汉属辽西郡。北魏平州辽西郡肥如县有令支城,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阳乐。东晋十六国时期,辽西鲜卑段氏建都于此。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8),为前燕、后赵联军所败,弃城,奔密云山,部众2万余户被徙于司、雍、兖、豫4州。康帝建元元年(343),段兰复受后赵石虎命,率众5千驻屯该地。穆帝永和六年(350),子段龛立,率部南徙,东据广固(治今山东益都县西北),称齐王。 令支古国名。也作冷支、离支、离枝、不令支、令疵。居今河北迁安县一带。公元前664年为齐桓公所灭。后秦以令支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