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顿协议
波黑、克罗地亚和南联盟的塞尔维亚三方领导人,经过21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谈判,1997年11月2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草签了波黑和平协议。这是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前南斯拉夫三方第一次就全面解决波黑危机达成协议,它标志着国际社会为扑灭波黑战火作出的和平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苦难深重的波黑各族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1) 代顿协议的主要内容。波黑将保持统一的主权国家,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组成,双方各自控制50%左右的波黑领土; 首都萨拉热窝将由穆克联邦统一管辖,即塞族必须让出目前控制的萨市部分领土; 波黑议会和总统委员会将在国际监督下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中央政府将负责处理外交、外贸、关税、货币等重要事务; 穆克联邦和塞族的军队将按新的版图划分方案撤回各自的管辖区,维和任务由以北约为主的多国部队来执行; 被国际法庭指控为犯有战争罪行的人不能担任任何公职; 所有波黑公民有权在波黑各地自由行动,所有难民均可重返家园; 安理会将解除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经济制裁并逐步取消对前南各国的武器禁运。
协议还规定各方仍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将向波黑提供援助,帮助进行战后经济建设;逐步解除对南的各种经济制裁。协议还规定各方均应同意接受部署以北约为主的多国维和部队,以监督各方执行协议。
波黑的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地区性冲突。它以其性质的复杂性、冲突的长期性以及国家的干预而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代顿协议的签订,使波黑和平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历时4年的内战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由于这场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协议本身的脆弱性,执行协议将面临种种困难,和平将是 “脆弱的和平”。
(2) 协议并未解决冲突的核心问题。波黑冲突的核心问题是波黑共和国究竟能否保持领土完整和多种文化并存,即是说,波黑三方有没有组成较紧密的联邦国家的可能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由100%的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的分界线也不可能完全与民族的分界线相吻合。而波黑内战的直接原因是克、塞、穆三族无法组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
(3) 协议存在的隐患。首先,表现在领土划分上。内战爆发仅一年,塞族就凭借军事优势夺取了波黑约70%的土地。而协议规定,波黑穆克联邦将获51%的土地,塞族仅占49%的土地。这一土地比例,是塞族在美国强大压力下作出的巨大让步。从1985年8月起,美国从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对波黑塞族以及支持塞族的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实施严厉的打击和制裁,对塞族不惜动用 “战斧” 巡航导弹,也使塞尔维亚共和国饱尝了在国际上被孤立和受到国际制裁的痛苦,经济濒临崩溃。
其次是扩大了美欧之间的裂缝,将加剧美欧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不稳定性继续存在。
近四年的内战,波黑饱尝了战乱之苦,穆、克、塞三族几败俱伤。如果说谁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由最初的避免介入到异常的热心参与,到充当领导角色,到推出新的和平计划,它对巴尔干的野心可谓昭然若揭。美国凭借其 “超级大国” 的地位和全球干涉的经验,对波黑各方施加压力,最后由美撮合成了代顿和谈。
可以预见,欧美之间在巴尔干的角逐并不会因代顿协议的签署而结束。影响地区紧张的因素还会继续存在。
总之,代顿协议有着浓厚的外部强加色彩,因此它的基础是脆弱的。特别是各方仍保留了军队,因此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再动干戈。
还有,协议中的许多内容比较难操作。波黑未来政体是 “一个国家、两个实体、三方军队”,这在世界上无先例可循,它潜伏的诸多矛盾仍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