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原发于血液中重碳酸盐减少和pH值降低的一种病理过程。共两种: ❶分泌性代谢性酸中毒。为富含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体液丢失过多而引起。这些体液包括不能咽下的唾液(多见于反刍兽),肠道阻塞或腹泻时的肠液和胰液分泌,急性或慢性肾机能不全时重碳酸盐从尿中排出。实验室检验表现为,血浆重碳酸盐减少,血氯正常或增多,阴离子隙正常。如果血钠减少,血氯和阴离子隙都减少。 ❷有机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为动物体内蓄积过多有机酸引起。这些有机酸有乳酸(见“休克”和“过食谷物”)、酮体(见“糖尿病”和“醋酮血病”)、尿酸(见“肾衰竭”)及乙二醇中毒。实验室检验表现为,血浆重碳酸盐减少,血氯正常,阴离子隙增大。如果血钠减少,血氯和阴离子隙都减少。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任何原因引起体内碳酸氢盐浓度首先降低,破坏了碳酸与碳酸盐的正常比值,pH值小于7.35,称为代谢性酸中毒。见于体内产酸过多,如长期饥饿、禁食过久、糖尿病、高热;非挥发酸滞留,如休克、脱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碳酸盐丢失过多,如腹泻、肠(胃)瘘、大面积烧烫伤;摄入氯离子过多等,如服用稀盐酸、氯化铵等。病人表现有软弱、嗜睡、眩晕、烦躁不安、知觉迟钝、呼吸深快、心率快、血压降低、木僵、昏迷等;常伴有严重脱水、尿少及原发病症状。可针对原发病治疗,适当输碱性液等。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指代谢因素引起的[H+]增加或[HCO3-]减少所致的酸中毒,分失偿和代偿两型。病因: ❶肾性代谢性酸中毒; ❷乳酸性代谢性酸中毒; 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酮症酸中毒; ❹高氯酸中毒; ❺失碱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 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碱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又称非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肠道疾患,丢失大量[HCO-3],或由于肾功能失常或分解代谢旺盛,致酸性代谢产物生成过多,积聚体内引起的酸中毒 (参见“酸中毒”条)。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轻微常被原发病症所掩蔽,即使有疲乏、软弱、头晕、头胀、厌食、乏力、口渴、尿少等不易识别。往往发展至中重度,血浆CO2结合力在40容积%以下(甚至30容积%)才出现明显症群。此时呼吸增大加速,辅助呼吸肌使吸气加深而呼气如叹息状,酮症酸中毒时气息中有烂苹果味,尿毒症酸中毒时有尿味,酒精中毒伴酸中毒时有酒味,凡此特征对诊断颇有帮助。当病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除前述症状外,常现精神恍惚、嗜睡倦怠、神志模糊、知觉迟钝、有时骚动不安、有时呈木僵状、终于昏迷。体征方面,皮肤粘膜常干燥;糖尿病者二颊潮红,舌唇樱桃红色;尿毒症者脸色苍白而浮肿;伴休克者,心、脉率常细速微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指 (趾)端瘀紫,皮肤粘湿(冷汗);伴高热者常多汗失水皮肤粘膜干燥而失弹性,有毒血症。许多征象将随原发疾病而异。 实验室诊断可发现CO2结合力常低于正常,以55~40容积%为轻度,40~30容积%为中度,30容积%以下为重度。但CO2结合力降低也见于呼吸性碱中毒,鉴别时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必要时须测血浆pH等血气分析以助诊断。pH可正常(代偿阶段),可低于7.35(失代偿阶段);标准[HCO-3]及实际[HCO-3]均降低(<24mmol/L); 碱贮备降低(<50mmol/L);碱剩余负值增大(>-2.3mmol/L)阴离子间隙可正常或增大 (>12mmol/L)。 防治 主要在于积极治疗病因与随时提高警惕,及早处理可以导致本症的多种病情,特别是摄入酸性药物、腹泻、呕吐、高热、厌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酒中毒等。如已发生本症者则必须分析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同时还须注意病因治疗,以免酸中毒继续发展。病因治疗中对高热、腹泻、呕吐等必须分析各种可能性,推断处理。对于饥饿性酮症,可补充葡萄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普通胰岛素。乳酸性酸中毒应纠正休克、缺氧停用苯乙双胍类降糖药、禁酒等。尿毒症酸中毒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供应葡萄糖等以抑制自体蛋白质分解与尽量去除加重酸中毒的因素如呕吐、厌食、腹泻、失水、感染等。如由于摄入酸性药物引起者必须停药。对症治疗须分析病情补液补碱。对发热等引起的轻症病例经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已能自行纠正,必要时可口服NaHCO3,每次1~2g,每日3~4次。 对重症病例,则须分析酸中毒发生机理与肾功能等具体情况。如肠道疾患引起者则[HCO-3]丧失较多,宜补充较多NaHCO3溶液,生理盐水中[Na+]、[Cl-] 离子浓度均太多,尤以[Cl-]为154mmol/L,较血氯高1/3左右,须配制7份NaCl与3份NaHCO3溶液补充较为妥当。如糖尿病酸中毒则以酮酸过多引起,体内[HCO-3]并不缺如,宜迅速补液与胰岛素加速酮酸氧化后可产生多量[HCO3-]纠正酸中毒,近代认为不宜过早给予大量NaHCO3,以免发生脑水肿,一般认为应在血pH<7.1时才采用NaHCO3液。如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则以恢复肾功能为主,严重者须采用人工肾透析、或腹膜透析,适当补充NaHCO3溶液或口服片剂,如肾功能较好者则可促进酸性物质排出,如功能严重衰竭、尿量很少者过量NaHCO3可引起水肿、心衰、肺水肿、脑水肿、游离钙下降而手足搐搦症等。因此补碱与补液的量和成分的选择须视不同原因而异,以往书中记载的各种公式计算均仅属粗略估计,未必符合客观病情,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分别处理。除NaHCO3外,乳酸钠亦常采用,但乳酸性酸中毒时必须用NaHCO3液。 ☚ 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类型。各种病因引起血浆中HCO3-浓度的原发性降低,即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其原因有新陈代谢过程中酸性物质增多,如乳酸、酮体、硫酸、磷酸等,或摄入酸性物质如水杨酸或氯化铵等过多;腹泻或其他病因使HCO3-丢失过多;肾功能不全,泌H+减少或生成NH3的能力受损害,造成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单纯代谢性酸中毒时PCO2大致正常,pH值下降,CO2-CP、SB、BE均下降。继发性电解质改变为:血清K+增高、Cl-增高、Na+减低。尿呈酸性。阴离子间隙可增加,但高氯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正常。 ☚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 ☛ 00009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