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仡佬族葬礼上踩堂舞的来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仡佬族葬礼上踩堂舞的来历

 踩堂舞,是居住在贵族省黔北一带仡佬族人民的一种丧葬仪式。每当仡佬族有人辞世后,便把死者停放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
 


 舞者以三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词。其歌辞多为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和祝福早升天堂一类的吉语,舞时身体微曲,来跳跃,右足落地稍重,略如微跛状。舞蹈人数的多少,依据堂屋的大小而定;舞蹈的时间一般在一小时以上,有多至四、五小时的。
 踩堂舞是这带仡佬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据说远在唐代已经开始,究其来源,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很多年前,以开荒辟草著称的仡佬人民,原本住在河谷沿岸的坝子上,和汉族兄弟一起开发着所谓“蛮夷之地”的贵族高原。后来,汉族的统治者残酷地镇压其他少数民族,仡佬人民被驱赶得四分五离,纷纷向僻远荒凉的高山逃命。因此,直到今天,这一带还流传着“高山苗,水汉家,仡佬住在石树柱”的民谣。
 就在这时,有户仡佬人家,一家八口,扶老携幼,离乡背井,逃到四处高山难见日、长年雾里难逢晴的大娄山脊的荒坡上居住。他们的家长——一个善良的年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汉族统治者的行为气愤交加,加上沿途逃奔时的风霜劳顿,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全家人悲痛到了极点,老人下葬后仍守在坟边哀声哭泣。一个二个喉咙都哭哑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了,他们只好用吹芦笙、打钱杆来代替他们的哭泣……哭着哭着,他们发觉坟地上有很多蚂蚁爬来爬去,他们怕蚂蚁损坏老人的坟墓,便边吹芦笙边打钱杆边用脚踩蚂蚁,远远望去宛如歌舞。时间一长,习惯成了自然。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便成了仡佬族人民风行的丧葬礼仪——踩堂舞。
 踩堂舞最初是在坟台前跳、唱,因常受地形限制,才改在堂屋中进行的;最初舞蹈时只吹芦笙和打钱杆,后见邻近村寨汉族人家做“道场”时,巫师常执丝刀、令牌作驱鬼,才逐渐学着舞丝刀的。原业跳舞者舞毕,用清茶解渴,现已改用饮酒代替了。
仡佬族葬礼上踩堂舞的来历

仡佬族葬礼上踩堂舞的来历

踩堂舞,是居住在贵族省黔北一带仡佬族人民的一种丧葬仪式。每当仡佬族有人辞世后,便把死者停放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


舞者以三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词。其歌辞多为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和祝福早升天堂一类的吉语,舞时身体微曲,来跳跃,右足落地稍重,略如微跛状。舞蹈人数的多少,依据堂屋的大小而定;舞蹈的时间一般在一小时以上,有多至四、五小时的。
踩堂舞是这带仡佬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据说远在唐代已经开始,究其来源,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很多年前,以开荒辟草著称的仡佬人民,原本住在河谷沿岸的坝子上,和汉族兄弟一起开发着所谓“蛮夷之地”的贵族高原。后来,汉族的统治者残酷地镇压其他少数民族,仡佬人民被驱赶得四分五离,纷纷向僻远荒凉的高山逃命。因此,直到今天,这一带还流传着“高山苗,水汉家,仡佬住在石树柱”的民谣。
就在这时,有户仡佬人家,一家八口,扶老携幼,离乡背井,逃到四处高山难见日、长年雾里难逢晴的大娄山脊的荒坡上居住。他们的家长——一个善良的年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汉族统治者的行为气愤交加,加上沿途逃奔时的风霜劳顿,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全家人悲痛到了极点,老人下葬后仍守在坟边哀声哭泣。一个二个喉咙都哭哑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了,他们只好用吹芦笙、打钱杆来代替他们的哭泣……哭着哭着,他们发觉坟地上有很多蚂蚁爬来爬去,他们怕蚂蚁损坏老人的坟墓,便边吹芦笙边打钱杆边用脚踩蚂蚁,远远望去宛如歌舞。时间一长,习惯成了自然。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便成了仡佬族人民风行的丧葬礼仪——踩堂舞。
踩堂舞最初是在坟台前跳、唱,因常受地形限制,才改在堂屋中进行的;最初舞蹈时只吹芦笙和打钱杆,后见邻近村寨汉族人家做“道场”时,巫师常执丝刀、令牌作驱鬼,才逐渐学着舞丝刀的。原业跳舞者舞毕,用清茶解渴,现已改用饮酒代替了。
☚ 普米族“给羊子”的来历   第二章 民间葬礼忌戒风俗典故 ☛
000001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