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仙人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仙人崖 仙人崖佛道名山。在今甘肃天水县北道镇东南45公里的朱家后川。相传有仙人出没,故名。由东、 南、 西三崖(庵), 和(huan)珠山、 宝盖山组成。其上殿宇约创建于北魏晚期,唐、宋、明、清诸代又有修葺或扩建。现存殿宇27座、54间,塑像197尊,壁画87平方米。东崖有岩穴,长70余米,深8米,其下罗汉堂内有崇祯四年(1631)铸铜佛三尊,又塑有十八罗汉像。崖间有梯子洞,包括石莲洞、三世佛洞、罗伽洞三个石窟。南崖又名千佛崖,崖壁上原有三尊摩崖悬塑和数百个小龛及小影塑,今悬塑佛像已残。其北原有燃灯阁、玉皇殿、卧佛洞等。燃灯阁等早毁,卧佛洞唐代塑像保存完好。 珠山原有望云楼、 无量殿等, 今存后者。西崖也有天然岩穴,俗称虾蟆嘴,长约90米,深10余米。内建大佛殿、文殊殿、观音殿、老君殿、喇嘛殿、三官殿等殿宇14座,有塑像100多尊,大者如真人,小者不盈尺。宝盖山原有唐僧殿,现仅存宝塔。寺庙内还保存有佛经和石刻。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文物管理所。 ☚ 南郭寺 演营寺 ☛ 仙人崖 仙人崖佛道名山。在今甘肃天水县北道镇东南45公里的朱家后川。相传有仙人出没,故名。由东、 南、 西三崖(庵), 和(huan)珠山、 宝盖山组成。其上殿宇约创建于北魏晚期,唐、宋、明、清诸代又有修葺或扩建。现存殿宇27座、54间,塑像197尊,壁画87平方米。东崖有岩穴,长70余米,深8米,其下罗汉堂内有崇祯四年(1631)铸铜佛三尊,又塑有十八罗汉像。崖间有梯子洞,包括石莲洞、三世佛洞、罗伽洞三个石窟。南崖又名千佛崖,崖壁上原有三尊摩崖悬塑和数百个小龛及小影塑,今悬塑佛像已残。其北原有燃灯阁、玉皇殿、卧佛洞等。燃灯阁等早毁,卧佛洞唐代塑像保存完好。 珠山原有望云楼、 无量殿等, 今存后者。西崖也有天然岩穴,俗称虾蟆嘴,长约90米,深10余米。内建大佛殿、文殊殿、观音殿、老君殿、喇嘛殿、三官殿等殿宇14座,有塑像100多尊,大者如真人,小者不盈尺。宝盖山原有唐僧殿,现仅存宝塔。寺庙内还保存有佛经和石刻。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文物管理所。 ☚ 南郭寺 演营寺 ☛ 仙人崖 仙人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处。因传说有神仙出没而得名。由东庵、西庵、南庵、宝盖山和𤩽珠山组成,面山带水,清幽绝俗。《秦州志》载:“其崖突出云表,翩然如跃,三峰参列,上峰下洞”;“松柏邃密,崖壑槎牙,奇绝与麦积山等”。南庵残存的泥塑佛像及小佛龛,留有北魏晚期建造痕迹。在西庵正殿内,悬挂木刻对联:“云联祗树浮金屋,香散天花满法堂”,不难看出当年佛事活动盛况。大殿内一架大梁系唐代遗物。东庵罗汉堂是明代建筑,当时铸有18尊铜佛,现存3尊。东庵左通莲花洞,相传有剑客在此修炼。仙人崖群峰竞秀,风景绮丽,甘泉清冽,为陇南著名风景胜地。 ☚ 麦积山石窟 石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