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在清新可喜的清词丽句后面加上几句枯燥的说理,把由自然美激发起的人生情趣与出世议论相糅合,表现出早期山水诗描写与议论还不能相谐和的特征,同时也说明玄、佛对谢灵运的深刻影响。因登览山水有怀而作的本篇也不例外。 首两句写诗人出游的时间很早,因山谷幽深,只能从猿鸣知道天已快亮了。接着“岩下”两句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清丽的晓景:山岩下云雾缭绕,花木上露水欲滴。此时此景,不免令人有点空寂之感,然而对谢灵运来说却正合其心境。依据禅家信念,心灵与宇宙不二,两者之间的调和形成一种广大的象征。因此诗人笔下的山水与诗人的胸境就有了某种一致性。以下十句写诗人乘此出游,延历渐远,不畏路途艰险曲折,并玩物适情、悠然自得。佛教思想的基本矛盾之一,就是只有透过有形的色才能体会无相的空。因此,谢灵运并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他是通过山水写出验之内心的绝言之道,以化其郁结。那么谢灵运心中的郁结究竟是什么,诗中并未明说。有人认为是因卢陵王被朝廷猜忌而遭到杀害一事(卢陵王是宋武帝次子,与谢灵运友善)。其实谢灵运一直不受朝廷信任,心中郁结很多,不一定特指某一件事。“想见”四句用了屈原 《九歌·山鬼》的典故,这篇楚辞表现的是山鬼和她的恋人之间的热恋和怨望。“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化用了《九歌·山鬼》开头两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山凹之中那戴着香草的山神仿佛就在眼前,但虽想折芳赠遗,以通殷勤,却此心莫展,徒成郁结。 最后四句写自己的感悟: 情以赏适为美,何况往事暗昧,竟无人为之辨明。因此不如观此胜景,遗去物虑,释然一悟,斯得排遗之道。面对纷扰的尘世和无法回避的人世苦难,佛教以 “万物皆由心生”的思想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解脱悲哀、平衡心理的道路;外界都是虚幻的,是随着人的心情而变化的,因此人们只要破除我执, 保持虚静, 以超脱、 旷达的襟怀对待世事,就能消除心中的郁结。谢灵运的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的思想。 ☚ 石壁立招提精舍 过白岸亭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南朝宋)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 谷幽光未显。 斤竹涧即筋竹涧,在大龙湫附近。绵溪水穿过西龙潭,流入东南峡中,并汇合无数细流成此大涧。全涧有菊英、峡门、漱玉等18个潭和数条瀑布。两岸山岩错落,峰回路转,山光水影,别有幽趣。此诗为作者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记行游,写景物,发玄思。 【作者】 谢灵运,南朝诗人,生平见前《登江中孤屿》诗。 【注释】 ①泫(xuan):露珠流转欲滴。②隈隩(wei ao):山边转角或水涯弯曲处。③迢递:遥远。陉(xing):山脉中断的地方。岘(xian):小而高的山岭。④厉:拉起衣裳涉水。急:急流。⑤栈:栈道,在山路险峻的地方支起木板做成的道路。陵,登、越。缅:远。⑥径:直。复:迂回曲折。⑦乘流:随着溪水。⑧菰(gu):菰菜,俗名茭白。⑨企石:举起足跟站在石上。挹:酌。⑩叶卷:初生还未展开的叶子。⑪“山阿”两句写怀人。山阿,山边。山阿人,指作者所怀念的人。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⑫握兰:手里拿着芬芳的兰草。勤徒结,空结幽兰无法赠给所念之人。⑬折麻: 《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此句和上句意思大体相同,都是说要赠送礼物给所怀之人而不可能,使怀念之情无由得申。⑭“情用”两句说情之所赏便是心以为美,而这种事理却幽昧难以分辨。⑮此:指沿途景色。遗物虑:抛弃对世俗事物的思虑。⑯一悟:一下子懂得。得所遣:得到排遣忧思的方法。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诗篇名。一题作《越岭行溪》。南朝宋谢灵运作。丁陶庵《谢康乐年谱》、郝立权《谢康乐年谱》、郝昺衡《谢灵运年谱》,均将此诗系于元嘉六年(429)。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则以为此诗作于元嘉二年(425)夏。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本篇写从斤竹涧越岭缘溪步行时沿途所见景物和由此感发的怀人之情。斤竹涧在今浙江省乐清县东。”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说:“这首诗写诗人越岭行溪,领略夏晨景色,但一想到好友庐陵王巳作古人,事昧难辨,不觉悲从中来。最后又用‘遗物虑’、‘得所遣’的道家思想来安慰自己。”此诗主要记叙诗人清晨出游时越岭、溪行的经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路所见到的山上和水边的自然景物,并通过对高人隐士的仰慕,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排遣忧虑的愿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