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仇Chó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普安,云南之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仇,音qiú; 又为 “雠”之异体字而音chóu,一字二音且为二姓。“仇” 之chóu姓,当是由 “雠” 姓变化而来。与“仇”之qiú姓不同源。参见“仇” (qiú)条。


仇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满、朝鲜、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春秋)宋大夫仇数之后。望出南阳。”此“以名为氏”。
❷或为侯姓所改。《姓氏考略》 据《魏书》 注云: “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
❸《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 “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 (qiú)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
王莽时有仇延; 唐代有仇士良,宦者; 宋代有仇霭,登进士第; 又有仇著、仇伯玉,并开封人; 元代有仇远,钱塘诗人; 清代有仇兆鳌,著作家。
一音chóu,亦现行姓氏。

仇qiú

❶匹配。王粲《登樓賦》:“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王粲《閑邪賦》:“横四海而無仇,超遐世而秀出。”
❷配偶。邊讓《章華臺賦》:“爾乃攜窈窕,從好仇。”
❸今讀chóu,仇敵。張衡《東京賦》:“今公子茍好勦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爲仇也。”陳琳《神女賦》:“漢三七之建安,荊野蠢而作仇。”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仇,雠也。”《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仇怨,仇恨。
1.通“厹” qiu
[例一] 《史记·樗里子列传》:“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仇犹,《战国策·西周策》作“厹由”,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省阳泉市。仇通“厹”。
[例二] 《释名·释兵》:“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仇矛,《诗·秦风·小戎》作“厹矛”。
仇,群母、幽部;厹,群母、幽部。群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逑” qiu
[例一] 《尔雅·释诂》:“仇,匹也。”郭注:“诗云: ‘君子好仇’。”君子好仇,《诗·周南·关雎》作“君子好逑”。仇通“逑”。《说文》“仇”字段注:“仇与逑古通用。仇为怨匹,亦为嘉偶,如乱之为治、苦之为快也。《周南》‘君子好逑’与‘公侯好仇’义同。”
[例二] 《后汉书·边让传》:“携窈窕,从好仇。”
仇,群母、幽部;逑,群母、幽部。群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什
  • 下一篇:以

仇qíu

同伴,匹偶。《尔雅·释诂》: “仇,匹也。”《周南·兔罝》二章: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孔《疏》:“赳赳然有威武之夫,有文有武,能匹偶于公侯之志,为公侯之好匹。”朱熹《集传》:“公侯善匹,犹曰圣人之耦,则非特干城而已。”《秦风·无衣》一章:“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毛《传》:“仇,匹也。”孔《疏》:“王家于是兴师之时,百姓皆自相谓脩我戈矛,与子同为仇匹,而往征之。由上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从征伐。”一说,仇,chóu,仇敌。郑《笺》: “怨耦曰仇。”

☚ 仆   仇方 ☛

读音ch·ou(ˊ),为ou韵目,属ou—iu韵部。沛流切,平,尤韵。
❶仇敌。
❷仇恨。
❸匹敌;对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iu(ˊ),为iu韵目,属ou—iu韵部。巨鸠切,平,尤韵。
❶姓。
❷同伴。《诗·周南》:“公侯好仇。”
❸[仇犹]古国名,在今山西。

上一条: 下一条:

仇秋qiǔ

❶同伴。例:俩人好~得不得了,干啥事都不拆伴。
❍ 陪~他一块去。
❷同类;同等。例:俩人是一个~样,差~不大,都是二~货!
❍ 豁豁嘴咬~饼,一个~式子,一模一样!
《汉语大字典》:“仇,同伴;同类,同等。”

〔chou〕jaob.
仇敌 〔chou di〕ghob jaobghob zhangs.
仇恨 〔chou hen〕 max nzebmax nhangl.
仇人 〔chou ren〕ghob jaob.

仇shóu

<延安>同“仇害❶”。

雠、讐ㄔㄡˊchóu0728见「仇口」、「仇气」、「仇解哩」、「仇伤孽对」、「仇泊泊儿」

*讎讐chóu

❶敌人;痛恨的人
 △ ~敌|亲痛~快。
❷仇恨
 △ 复~|记~。
另见656页qiú。


仇qiú

姓。
另见113页chóu。

仇讐

❶敌人:寇~︱世~︱夙(su)~︱同~敌忾(kai)︱亲痛~快︱嫉恶如~。
❷强烈的怨恨:~敌︱~家︱~人︱~视︱~恨︱~怨︱~隙(xi)︱~杀︱冤~︱私~︱复~︱结~︱报~雪恨︱深~大恨︱新~旧恨︱恩将~报︱血海深~。

仇chóu

❶ 敌人,被痛恨的人:仇敌│仇家│仇人│同仇敌忾│疾恶如仇。
❷ 强烈的恨:仇恨│仇杀│报仇│复仇│深仇大恨│新仇旧恨。
另见421页qiú。


仇qiú

姓。
另见76页chóu。

(1次) 仇视;仇恨。羌众人之所~也《章·诵》

仇chóu

❶仇恨。《广雅·释诂》:“仇,恶也。”《玉篇·人部》:“仇,怨也。”《惜诵》:“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王逸注:“怨耦曰仇。”戴震注:“仇为怨。”
❷仇敌。《韩非子·孤愤》:“智法之士与当途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惜诵》:“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仇。”王逸注:“交怨曰仇。”朱熹集注:“仇,谓怨之当报者。”

仇chou

仇敌 仇恨 仇家 仇人 仇杀 仇视 仇隙 仇冤 报仇复仇 记仇 结仇 寇仇 世仇 私仇 夙仇1 冤仇 血泪仇 仇深似海 同仇敌忾 亲痛仇快 反目成仇 公报私仇 疾恶如仇 切骨之仇 视如寇仇 血海深仇 一箭之仇 不共戴天之仇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仇(一)chóu (二)qiú

【辨形】 4画。形声。
【辨义】 仇(一) chóu
❶ 仇恨:仇口|仇气|仇杀|仇视|仇外|仇隙|仇冤|仇怨|报仇|复仇|记仇|结仇|世仇|私仇|血仇|冤仇|报仇雪耻|报仇雪恨|旧仇宿怨|千仇万恨|深仇大恨|新仇旧恨|血泪仇|恩将仇报|若大仇深|公报私仇|官报私仇|借交报仇|九世之仇|旧恨新仇|挟冤记仇|血海深仇|一箭之仇|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❷ 仇敌:仇家|仇人|寇仇|夙仇|同仇敌忾|亲痛仇快|反目成仇|疾恶如仇|视如寇仇。
(二)qiú 姓。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适用范畴不同:仇(一)chóu表示情感状况,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qiú用于姓氏。
二、使用频度不同:仇(一)chóu有两个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qiú单义项,只用作姓。

(同)恨 敌
(反)恩 友

仇chóu

仇恨:旺儿故意看了一遍(状子),碰头说道,“这事小的尽知,小的主人实有此事。但这张华素与小的有~,故意攀扯小的在内。”(六八·1663)


仇qiú


仇chóu

❶怨耦曰仇。《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鄭玄箋: “怨耦曰仇。”《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毛傳: “仇,匹也。”鄭玄箋: “怨耦曰仇。”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仇,音求。”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詢爾仇方。” 毛傳: “仇,匹也。”鄭玄箋: “怨耦曰仇。” 《易·鼎》:“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 鄭玄注:“怨耦曰仇。” (《通德堂經解》)
❷讀曰𨟉。《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人又。” 鄭玄箋: “仇, 讀曰𨟉。” 陸德明《經典釋文》:“仇,毛音求,匹也。鄭讀爲𨟉音,俱謂挹取酒。”
❸匹。 《禮記·緇衣》:“ 《詩》 云: 君子好仇。” 鄭玄注:“仇,匹也。”

仇;恩

○仇chóu

(名)仇恨:~人|~敌|~视|~杀|报~|不共戴天之~|有恩报恩,有~报~|恩将~报。

●恩ēn

(名)恩惠:~将仇报|报~|施~|忘~负义|感~戴德|小~小惠|救命之~永不忘。

恩←→怨 仇ēn ← → yuàn chóu

恩:恩惠。
怨:怨恨。
仇:仇恨。
【例】 不管是恩还是怨,将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了,再也不用为它所苦、所忧、所愁、所痛。了结就是过去,过去就是了结。(张凤雏: 《沙滩上的脚印》)她道: “改了也是造孽,我自己 一人造孽倒其有限,这是我为人家姑娘许的,那不给姑娘添罪过吗! 恩将仇报是话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仇←→恩友chóu ← → ēn yǒu

仇:仇敌。
恩:恩人。
友:朋友。
【例】 小民方兴为敌仇。(《书微子》) 融欲观其人,故造 (李)膺门。语门者曰: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 “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 ”(南朝·宋·范晔:《后头书·孔融传》)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 小雅·常棣》)

仇chóu

〖名词〗
一、仇人,仇敌(7)。《祁奚请免叔向》:祁大夫外举不弃仇。——祁大夫举荐族外人不弃舍仇人。《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齐桓公任用他的仇人,却能匡正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梁,吾仇也。——梁王是我的仇敌。
二、仇恨,怨仇(6)。《乐毅报燕王书》: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将军您替燕国打败了齐国,报了先王的仇恨。《驳复仇议》:调人,掌司万人之仇。——调人主管调解百姓的怨仇。《信陵君救赵论》:有私仇而无义愤。——[国内]只有私人的仇恨,却没有正义的愤怒。


仇chóu

〖动词〗
一、仇视,怨恨(5)。《驳复仇议》:法其可仇乎? ——国家的法令怎么可以仇视呢?《驳复仇议》: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仇视国家的法令,杀害执法的官吏,这是叛乱犯上啊。《青霞先生文集序》: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又过了不长时间,原来那个仇恨沈君的权相也被宣布罢免。
二、报仇,仇杀,复仇(6)。《驳复仇议》:亲亲相仇,其乱谁救?——[为了]热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个混乱局面谁能纠正呢?《驳复仇议》: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凡是杀人而合乎情理的,规定不准报仇。《驳复仇议》:仇之则死。——[如果]要报仇,就处以死刑。

仇qiú

❶ 配偶。《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
❷ 伴侣。《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
另见75页chóu。


仇chóu

❶ 仇敌,仇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使客斩其~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❷ 仇恨,怨恨。《尚书·五子之歌》:“万姓~予,予将畴依?”(畴:谁。)方苞《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也,期有得耳。’”
❸ 报复。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一言之憾。”
另见502页qiú。

*雠;讐

B3F0
(一)chou❶仇敌;敌人:疾恶如~/同~敌忾。
❷仇恨:家~国恨/~隙/~怨/~视。
(二)qiu❶〈文〉配偶:君子好~。
❷姓。

仇恨

仇恨

仇(仇怨;仇疾;仇隙;隙仇) 怨(怨毒;怨恨) 隙憾
仇恨和耻辱:怨耻
仇恨的心理:敌意
结下仇恨:结仇 结怨 植怨
记下仇恨:记仇 记恨
(因利益冲突而强烈地憎恨:仇恨)

另见:憎恨 痛恨 愤恨 含恨 仇人 报仇 ︱喜爱

☚ 仇恨   各种仇恨 ☛

仇人

仇人

仇(仇家;仇隙;寇仇;仇雠) 冤头 冤家 冤孽 头抵 怨家 切齿人 冤家对头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仇贼
无缘无故结怨的冤家对头:空头冤家
积怨很深的仇人:夙世冤家 夙世冤孽 宿世冤家
具有累世深仇大恨的人:九世之仇
最憎恶的人或物:眼中钉 眼中针 眼中物 眼中刺
极端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肉中刺
(因有仇恨而仇视的人:仇人)

另见:仇恨 怨恨 敌人 坏人 ︱知己

☚ 仇人   敌人 ☛

仇敌:~恨/~怨/~视/~雠/~报/记~/冤~/疾恶如~。“仇”作姓,读qiú,明代有画家仇英。

仇chóu

(一) chou❶仇敌。如:疾恶如仇,仇人。
❷仇恨。如:报仇雪恨,牢记血泪仇。(二)qiu姓。

仇[讐]chóu

❶ (仇敌) enemy;foe: 疾恶如 ~ hate evil like an enemy;
亲痛 ~ 快 sadden one's friends and gladden one's enemies
❷ (仇恨) hatred;enmity: 结 ~ start a feud;become enemies;
苦大 ~ 深 suffer bitterly and nurse deep hatred;
这两人之间有 ~。 There was enmity between the two persons.
另见 see also qiú。
◆仇敌 foe;enemy;
仇恨 hatred;enmity;hostility;old grudge;
仇恨满胸 Hatred for ... fills one's heart.;filled with bitter hatred;
仇火中烧 Flames of hatred blazed in one's heart.;One's heart is aflame with hatred.;
仇家 foe;enemy;
仇人 personal enemy;foe;enemy;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When two foes meet,their eyes flash fire.;Enemies see red the moment they meet.;When enemies come face to face,their eyes blaze with hatred.;
仇杀 kill in revenge;revengeful murder;
仇视 regard as an enemy;look upon with hatred;be hostile to;
仇隙 [书] bitter quarrel;feud;
仇怨 hatred;enmity;hostility


仇qiú

❶ [书] (配偶) spouse
❷ [书] (同伴) companion
❸ (姓氏) a surname: ~ 牧 Qiu Mu
另见 see also chóu。

仇chóu

深似海

❷报雪耻|复雪耻|旧新恨|认作父|深大恨|同敌忾|雪报耻

❸恩将报|苦大深|亲痛

❹反目成|公报私|官报私|国恨家|疾恶如|嫉恶如|嫉恶若|视如寇|视为寇|血海深

金文;篆chóu

[亻(人,意符)+九(聲符)→仇(《説文》:“仇,讎也。從人,九聲。”仇,深切的怨恨〈仇敵〉。)]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武士雄赳赳,公侯好幫手。)
[西漢] 司馬遷 《史記·晉世家》:“外舉不隱仇,内舉不隱子。”(推舉賢才,外人當中不埋没仇人,内親當中不回避兒子。)

(4画)
❶chóu[讐]
❷qiú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读chóu、表示 “仇恨” 的意思时,“仇” 的异体是“讐”;读qiú、作姓氏时,“仇”没有异体。

*仇〔讐 讎〕chóu

4画 人部 
(1) 仇人;极端憎恶(wù)、敌视的人: 世~|疾恶如~|同~敌忾。
(2) 仇恨;强烈的恨: 冤~|血泪~。
 另见qiú(336页);“讎”另见chóu“雠”(55页)。


*仇qiú

4画 人部 姓。
 另见chóu(54页)。

仇()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君悉燕兵而疾贊之,天下之從於君也,如報父子之仇。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此於[親]戚若此而況仇讎之國乎。

漢印文字徵
仇翁壹印。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爲俗所仇。

西狹頌,東漢
掾仇審。

楊大眼造像記,北魏
邑主仇池楊大眼,爲孝文王皇帝造……

石經尚書,唐
萬姓仇予,予將疇依。
《説文》: “仇,雠也。从人九聲。”
金文假“”爲“仇” 。 中山王鼎: “(仇)人才(在)彷(旁)。”楚簡假“”、“”爲“仇”。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簡26:“弗㤅(愛), 則(仇)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簡10:“皮(彼)求我則, 女(如)不我(得), (執)我(仇仇), 亦不我力。”

☚ 僇   咎 ☛

仇讎讐1.chóu 2.qiú

1.chóu 商代金文至小篆只从两隹(zhuī,通“鸟”)。商代及周初作两鸟相对或相背,表示两鸟成双作对。小篆两隹字形都向左。西周以后两鸟中又增言字作“雠”,从讠(言),雔(chóu)声,也兼会意。雠为对答义,引申为成双作对。再引申为相等,匹配。又引申为报复。再引申为冤仇。又引申为校对(两个本子相对,一人口读,一人核本,像是冤家)。组词如:校雠。后来小篆隶楷又有“仇”字,从亻(人),九声。相当于雠字。所以雠、讐都是仇的异体字。不过,现在规定表示仇恨、仇敌义时用“仇”,“雠”用于校雠、雠定,“讐”为其异体。
2.qiú“仇”作姓时读qiú。

仇★常◎常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读qiú,伴侣,相伴的人,假借为姓。伴侣有友爱、仇怨之分,故引申偏指仇敌,改读chóu,由此引申为仇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