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仆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仆射 仆射(pu ye蒲夜)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等官,都有仆射,根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意即其中的首长。仆射之名,由仆人、射人合成,本为君主左右之小臣。—说古代重视武臣,以善射者掌事,故名。东汉尚书仆射为尚书令的副手,职权渐重,到末年便分置左右仆射。 ☚ 青史 执金吾 ☛ 仆射 仆射官名。始于秦代,凡侍中、尚书、博士、郎等官,都有仆射,根据所领职事作为称号。一说古者重武臣,以善射者主事,故有此名。东汉尚书台以仆射为尚书令的副手。初仅置一人,末年分置左右仆射。魏晋以后,令仆同居宰相之任,并为全国行政的首脑,称为端右、端副。隋代尚书令虽设而常缺,以尚书左右仆射代领其任,左仆射实即首相。 ☚ 尚书令 左丞 ☛ 仆射官名。始于秦代。唐代于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为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名义长官尚书令虚设),并与侍中、中书令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高宗以后,仆射职权渐降,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平章事”者,即不再是宰相。玄宗开元初,曾一度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但有名无实。唐代中期以后,仆射渐成荣衔,并常被用作节度、观察等使的加官,以示品秩,五代宋初相沿不改。 仆射(—ye) 官名。起于秦代。《汉书·百官公卿表》:“仆射,秦官; 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东汉起,尚书仆射取权日重,上升为尚书台副官,东汉末将仆射分为左右仆射。魏晋以后,尚书令、仆射同为宰相之任,有“朝端”、“朝右”之称。唐代不设尚书令,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宋初相沿,元丰改革官制,又以左、右仆射充宰相。徽宗时一度改为太宰、少宰; 乾道八年 (1172) 改为左、右丞相。此后其名全废。 仆射官名。由仆人、射人合成而成其名。射,音ye。仆射,起于秦代,自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等皆有仆射为从,各以所领职事为号。如在尚书台者则称尚书仆射等。东汉始以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手,其权任渐重。汉末又分置左、右二仆射。魏、晋以后,仆射与尚书令同居宰相之任。唐太宗以后,不设尚书令,仆射即为尚书省长官,亦为宰相之职。在唐代先后改称左右匡政、左右相、左右丞相,但在中宗以后,仆射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即不为宰相。宋初,仆射仅为寄禄之职,无实际执掌。元丰改制后,又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门下省事;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掌中书省事。徽宗政和二年(1112),左、右仆射又改称太宰、少宰,旋仍复旧。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改为左、右丞相。元代以后,仆射之名完全废止。 仆射❶我国古代军事编制中一种下级军官名称。其地位在屯长之上,卒长以下。《孙子·兵法·作战》曹操注说:“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车为官,卒长一人。”即五辆战车的队长。 仆射 仆射官名。秦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宋代废。初为部门的首领官,后为掌主国家政令的高级官吏,职同宰相。《汉书·百官公卿表》: “仆射: 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 孟康曰:“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新唐书·百官志一》: “左、右仆射各1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 (尚书令) 之贰,令缺则总省 (尚书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改左右仆射曰左右匡政;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曰文昌左右相; 开元元年 (公元713年)曰左右丞相; 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复〕。” 《宋史·职官志一》: “左仆射、右仆射: 掌佐天子议大政,贰令(尚书令) 之职,与三省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长官皆为宰相之任。大祭祀则掌百官之誓戒,视涤濯告洁,赞玉币爵玷之事。自官制行,不置侍中、中书令、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职事。政和中,诏: ‘昔我神考,训迪厥官,有司不能奉承,仰惟前代以仆臣之贱,充宰相之任,可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靖康元年 (公元1126年) 诏依元丰旧制,复为左、右仆射。南渡后,置左、右丞相,省仆射不置。” ☚ 仆 仆长 ☛ 仆射ye官名。秦始置,汉代于侍中、尚书、博士、郎官中各置仆射,为其领班。东汉尚书仆射是尚书令之副,权任渐重。魏晋后与尚书令同居相任。唐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后如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非宰相而仅为荣衔。宋初沿唐制,神宗改革官制,以尚书左右仆射充宰相。南宋后废。 仆射❶古代军事编制中一种官名。相当于现在的下级军官。其地位在屯长之上,卒长以下。 《孙子兵法·作战篇》曹操注:“阵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车为官,卒长一人。”即5辆战车的队长。 仆射pú shè1、官名,战国时秦置,为低级武官,位在屯长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徒食,敦(屯)长仆射弗告,赀戍一年。""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见《孙子兵法·作战·曹操注》。 2、官名,秦始置,汉因之,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之。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以善射者掌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仆射之号。成帝建始元年初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后汉尚书仆射一人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印授与令同。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邵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仆射分左右,盖自此始。魏晋沿置,晋江左后有时置,有时不置,有时只置一仆射,称尚书仆射,有时两置,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则左仆射主令事,若左右并缺,则置尚书仆射主左事,置祠部尚书以掌右事。南朝宋仆射职为执法,又与尚书分领诸曹,兼掌弹举。齐仆射分左右,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右仆射领祠部仪曹。梁陈亦然。北齐仆射掌执法,左右皆与令同,左纠弹而右不纠弹。隋开皇三年,诏左右仆射从二品,左掌判吏部、礼部、兵部三尚书,御史纠不当者兼纠弹之,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又知用度。唐代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参加机务"者为宰相,不加者不为宰相。宋沿唐制,宋以后废。《宋史·职官一》:"左仆射、右仆射,掌佐天子议大政,贰令之职,与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之任。大祭祀则掌百官之誓戒,视滌濯告洁,赞玉印爵玷之事。自官制行, 不置侍中、中书令,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职事......南渡后,置左右丞相,省仆射不置。"参看《通典·职官四·仆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 3、官名,太平天国置。太平天国建制时,东王、西王、北王、冀王殿皆置,分左右,掌服食起居。后东王、西王殿各置三十二人,职同检点;北王、翼王殿各置十六人,职同指挥。 仆射官名。❶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低级武将,主射。秦、汉以后则置为诸官之长,以领其事,如侍中仆射、谒者仆射、尚书仆射、冗从仆射等。 仆射—ye官名。始于秦代,凡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等官,都有仆射。根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意即其中的官长。其后仅存尚书仆射。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为尚书令之副手。魏晋以后令、仆同居宰相之任,有“朝端”、“朝右”等称呼。唐代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初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参与机务,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玄宗开元以后,权势渐减,罕有兼宰相者。唐后期常用为节度使、观察使的加官,仆射遂成虚衔。宋代相沿,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职,复以左右仆射充任宰相。徽宗时一度改称太宰、少宰,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改为左右丞相,其后职名全废。 仆射官名。《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仆射周青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也就是说,仆射本意就是领班,汉代的侍中、尚书、博士、郎都有仆射,被指定为仆射的,就负责本部门的事务。后来其他仆射的名称逐渐不用,只存尚书仆射,变为专官。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汉末分置左右仆射,三国时魏置尚书仆射二人,秩第三品,蜀吴但称仆射,不分左右。晋至南北朝,仆射设置无定制,置二,则为左右仆射,置一,则称仆射;尚书令缺,则左仆射主持省事。南朝宋时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右仆射与祠部通职,若置右仆射,则无祠部,反之亦同。在此时期,仆射虽为令的副职,但与令的地位不相上下,官居仆射的,也就是执政者,所以当时令仆并称,令、仆都称为“朝端”或“端右”。唐宋相沿,仆射为宰相之任,称为“端揆”。左仆射称左揆,右仆射称右揆。唐代仆射统理六部,纲纪总务,惟因太宗在即位前曾任此职,故尚书令一职不轻易授人,经常以左右仆射代替尚书令的职务,总判省事,也就是负责尚书省全部事务。在唐初,三省长官共同在政事堂议事,为真宰相之任,后来,仆射如不带同平章事之名,仍然不是真宰相。但习惯上还是以仆射为朝端,其就职的礼节特别隆重。宋代沿唐制置三省,但元丰改制后以尚书省为中心,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均不授人,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行侍中的职务;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的职务,因而左右仆射已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徽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南宋孝宗时迳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此后遂无仆射之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