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论》《人论》
恩斯特·卡西尔著。他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当代名家相提并论,被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现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该书中文译者甘阳,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共23万字。全书共12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回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指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质上就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在他看来,人的生活世界之根本特征就在于,人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不象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从而永远不能超越“现实性”的规定。人可以建设一个他自已的世界、建设一个“理想的”世界的力量,总的来看,是论述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区别。下篇转入对人类世界本身的全面考察,确切地说,就是考察人怎样运用不同的符号创造各种文化,因此,总标题是:人与文化。在他看来,人的本性,并非仅仅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是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毋宁说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印在文化的本性上的。因此,与其象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不如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作者研究了人类文化的各种现象——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等,力图论证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以他自已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作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程!”总而言之,该书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研究,必须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着手,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也就必然地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其力图论证的基本思想实际上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全书经天纬地,旁征博采,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 人论清初颜元著。收入《习斋记余》。文中阐述了人与天地的关系。认为人与万物都产生于太极阴阳气化,都从天地获其形气。提出唯有人“独得天地之全,为万物之秀也。得全于天地,斯异于万物而独贵;惟秀于万物,斯役使万物而独灵。独贵于万物而得全于天地,则无亏欠于天地,是谓天地之肖子;独灵于万物而为秀于天地,则有功劳于天地,是谓天地之孝子。”强调了人在天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伦理观上,将封建伦理道德比附于天地自然关系,提出“人而仁,则慈爱惠物,见之于伦,为义子亲也,配德于天地之元;人而义,则方正处事,见之于伦,为君臣义也,配德于天地之利;人而礼,则辞让居心,见之于伦,长幼叙也,配德于天地之亨;人而智,则是非不迷,见之于伦,夫妇别也,配德于天地之贞;人而信,则至诚无妄,见之于伦,朋友信也,配德于天地之太极”。进而提出人之孝天地即表现于孝事父母,其分为四个方面和层次:其一“是谓养口体之孝”;其二“是谓养心志之孝”;其三“是谓养疾调剂谕亲于道之孝”;其四“谓之显亲扬名之孝”。同时指出人虽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天地自然,人有自己天赋的责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人之自为”,决定于自身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即“有为一人之人,有为十人之人,有为百人之人,有为千人之人,有为万人之人;有为一室之人,有为一家之人,有为一乡之人,有为一国之人,有为天下之人;有为一时之人,有为百年之人,有为千年之人,有为万年之人,有为同天地不朽之人。”而这都取决于为之者个人,“然则为之者愿为何许人也哉!” 人论全名《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德国恩斯特·卡西尔著。1944年出版。分上下两篇,共12章。系统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上篇5章讨论人是什么的问题,着力阐述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区别,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下篇7章讨论人怎样运用不同的符号创造各种文化,依次考察了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文化现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