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类与环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类与环境

人类与环境renlei yu huanjing

人类是在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又给环境以巨大的反作用。在这方面环境既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二者关系是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在“人类一环境”系统中,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它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产生和发展的,因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活动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人类就是在同环境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也说明人类在产生和发展中不只是简单地利用环境,更重要的是改造环境,以利于人类对它进行更充分利用。也正是在人类的利用和改造中,昔日的洪荒原野才被建造成今日的繁华世界。但是,如果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中,不考虑环境的客观属性,不依靠客观规律办事,那么,迟早是会受到环境的惩罚的,这在古今中外都已屡见不鲜。一般地说,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生物资源以及与之有关的水土资源,人类于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常常破坏生物资源,引起水土流失。而在较高的发展阶段,人类不仅高度地开发利用生物和水土资源,也大量地开发利用各种矿物资源,人类于扩大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往往严重地破坏和污染环境。这些污染和破坏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从而造成各种环境问题。从长远的历史观点来看,人类对环境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时间上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空间上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的。在“人类一环境”系统中,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在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即环境问题时,也首先必须从抓“人类”这个主要方面着手。

☚ 人与生物圈计划   环境论 ☛
人类与环境

人类与环境Renlei yu huanjing

人类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同其它生物一样,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由环境中摄取氧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质,在体内经过分解,加工成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在代谢过程中,机体产生的各种不需要的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中。这使得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而且,人类的物质组成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保持着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关系破坏了,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污染主要就是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同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不相适应的问题。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的产量大为提高,人类控制了一些河流的水害,训化了野生动物,改良了品种,发展了各种制造业,使人类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在环境中已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否则,虽能取得某些暂时的效益,但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 动物与非生物环境   森林与环境保护 ☛
人类与环境

人类与环境

人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卫生学范畴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有生命物质和无生命物质所构成,以地球为核心,可以把自然环境大致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和生物圈,各个环境圈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气圈 在地球表面包围着一层空气,其厚度在赤道处为4,200km,两极为2,800km。根据其垂直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扩散层。最接近地表的一层空气为对流层,其厚度在赤道为15~17km,在两极为8~10km。这层空气对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能提供人类生活必需的氧气,能调节气候使适宜于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此层内气流的运动也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自净。对流层的上层为平流层,此层内空气稀薄,气流稳定; 由于太阳紫外线的作用,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再合成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对生物有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200~300nm)和宇宙线,使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这些射线的损害。
水圈 地表总面积约有70 %分布着广阔的水域,即为水圈。据估计总水量约为14×108km3。其中97.2%以上汇集于海洋,2.15%形成冰山,而地面淡水只占0.017%,此外地下水约为0.6%。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是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也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雨、径流、渗透、吸收等方式与大气圈、岩石土壤圈、生物圈发生密切联系。
岩石土壤圈 地壳表面的岩石和土壤构成了岩石土壤圈,其厚度为10~70km,这一层供给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岩石风化成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从土壤里吸取各种营养素和水分,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和动物提供食料,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能将污染物降解,土壤对污染物有自净作用。
生物圈 由地球上的生物和生物活动的周围环境所构成。自地表以上15km的大气圈内,深达2~3km的岩石土壤圈内以及江、河、湖、海中都有生物活动。人类和生物从水、空气、土壤中得到必要的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和遗骸留存土壤、水、大气中彼此进行物质交换。如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土壤、水中吸取营养物质和贮存能量; 动物则从绿色植物中取得能量和营养物质等。
人类也是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可通过调节来适应。如在高山缺氧条件下可通过增加人体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来提高携氧量,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但如果环境变化超出了人体生理调节范围时,则会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的异常或病理变化,如环境污染和地区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不均,均能影响人体健康。
自然界不断地变化,人体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适应性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据调查人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中同种元素含量基本上相适应。它们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


元素原子序数
地壳岩石中元素含量均值
人体血液中元素含量均值
地壳和人体血液中化学元素丰度相关图


这充分说明环境和人体的关系及其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但是,人类能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创造有利于健康和人类生存的条件。因此,人类正是在同环境斗争中改善环境,保护健康,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繁荣昌盛。
☚ 环境卫生学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
000096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