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畜力收获工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畜力收获工具manual and animal-powered harvesting tool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对农作物进行收获作业所用的工具。其收获方法大致有三种: 即先收禾穗、连禾秸收获和连根收获。对于稻、麦、粟、豆等作物,在收获以后,均须再进行脱粒,以获得谷粒及子实。人类在农业生产的初期,主要采用先收禾穗的方法,后来才逐渐进入连秸收获的阶段。对于薯类、甜菜、麻类等作物通常采用连根收获,而棉花则需先摘收籽棉后再连根收获棉杆。 图1 撒镰 人力割禾器 又称快速割禾器、推割式人力收割机。最早的人力割禾器于1898年由日本兵库县松村竹夫发明。到1950年前后,日本开始市售日产式人力割禾器(图2),每年生产约3万~5万台。在船形底板两侧有导向杆,内侧固定着V字形的刀片。人推着割禾器贴地前进时,作物靠惯性支承而被切断。割下一束后停下来,将操纵杆往上提,使辅助镰刀杆向右转,把已割作物和未割作物分开,并扶持割下的作物防止前倒,然后将其以集束状态翻倒于地面。用人力割禾器收割作物,人可避免弯腰,功效比用小镰刀高,但要掌握操作要领。 图2 人力割禾器 1. 底板;2. 刀片;3. 辅助镰刀4. 操纵杆 镐 有长柄、短柄两种。长柄镐多用于掘土;短柄镐多用于收获。柄长一般为30多厘米。应用时,左手把作物茎秸握紧,右手持镐从作物根旁刨下,即可将作物连根掘起。 钩镰 主要在产棉区连根收获棉杆时使用。其形状如图3,镰长约30~40厘米,比较厚重,刃部不锋利,因其功用不是砍削而是钩拔。尖部微向下弯,装在短木柄上。有时在柄头系上一个皮套或绳套,以便套在右腕上更便于用力。工作时,右手用力将钩镰凿入棉根的下方,左手握住棉杆往左侧下按,右手随即用力向上一钩,棉杆即被连根拔出。 图3 钩镰 人畜力脱粒工具 对禾穗施加冲击、摩擦和挤压等形式的外力,从而实现脱粒的工具。 连枷 人类很早就发明的一种打击谷穗而使之脱粒的工具。王祯《农书》卷十二,有连枷图(图4),《古今图书集成》农部汇考加以引用,图说择要为:“连枷,击禾器。……其制用木条四茎,以生革编之。长可三尺,阔可四寸。又有以独梃为之者。皆于长木柄头造为擐轴,举而转之,以扑禾也”。 稻床 脱稻的一种工具。床身以木制,有四足,床面以竹条横贯,做成帘状。脱粒时两手持稻把在稻床上摔打,使谷粒落于床底。 脱粒橇 古代埃及人利用木制或石制的拖板做成滑橇用来脱粒的一种工具。橇底做成粗糙表面,用牛拉动,人坐其上赶牛,或压以重物,在铺好的谷层上,一圈圈地行走,靠橇底与谷层的摩擦来使谷粒脱落。这种工具至今在部分地区仍有使用。 磟碡 又称陆柱。在中国很早就用来碾压谷物使之脱粒的一种石滚。在场圃上,把作物的禾秸或仅是作物的穗头,摊开成铺,在太阳下晒干,由牲畜或人拉着磟碡反复滚碾而脱粒。这种石滚在欧图4 连枷亚等地都有使用。有的表面上带凹槽,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做成截头圆锥形,以更好地适应转圈滚动并减少牵引阻力。 脱粒车 又称盘式脱粒器,由若干个垂直于地面的脱粒盘并列组成。在中东和亚洲具有很长历史的一种畜力脱粒工具,至今尚可见其变型脱粒车的应用。脱粒盘起先用石制,后来也有用钢制的,用牛牵引在脱粒场上进行作业。据测定其功效约为单用牲畜踩踏脱粒的5倍。 钉齿脱粒辊 罗密斯(W.Loomis)于1828年获得钉齿脱粒辊的专利(图5)。这种被称为“箭猪”脱粒器的马拉农具,19世纪初在美国使用过。它是用坚实的栎木制成圆柱形或圆锥形的辊子,辊面装有若干排栎木钉齿,辊子可绕枢轴转动,由马匹拉着滚动压禾而脱粒。 图5 美国的钉齿脱粒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