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民公社化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Renmin gongshehua yundong

中共中央与毛泽东主席在发动“大跃进”的同时,在农村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时,就产生了办大社的思想。1957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过“几年来各地实践的结果,证明大社、大队一般是不适合于当前生产条件的”,“因此,除少数确实办好了的大社以外,现在规模仍然过大而又没有办好的社,均应根据社员要求,适当分小。”但至1957年冬和1958年春,全国范围的农田水利建设热潮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并社的现象。1958年4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纷纷进行并社工作。农民自发地采用了“共产主义公社”、“大社”、“集体农庄”等名称。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视察冀豫鲁农村,听了各地办大社情况的汇报。8月9日在山东历城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个消息一公布, 各地纷纷仿效。“人民公社好”成了吹遍全国的号召。北戴河会议正式做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决议认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几十户、几百户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人民公社将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它将发展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 “看来,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 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这一决议公布后,全国在几个月内就由74万多个合作社合并为2.6万多个人民公社, 入公社的农民1.2亿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公社的规模,一般以一乡为一社,有的更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公社的特点、规模、具体制度、政策等问题在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1958年12月10日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认为它是“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 的 “新的社会组织”。人民公社一产生,“一平二调”、“共产风”如决堤的洪水泛滥开来。在公社范围内,穷队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公社对生产队的财产无代价地上调, 对生产队乃至社员的财产无偿地收归公有,完全破坏了等价交换原则。在公社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 再加上当时大炼钢铁、办公共食堂,许多农民的锅被收去炼钢,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起初的口号是“共产主义是天堂, 人民公社是桥梁”, 后来纠正了急于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问题,确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急于过渡”的思想,公社内部的经营管理始终没有搞好,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起来。

河北省人民公社社员在深翻土地利用生产空隙时间练兵

☚ “大跃进”运动   三面红旗 ☛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全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和劳动强度的提高,大跃进的发展,使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在当时导致了进一步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的结论。于是规模巨大的人民公社化便“应运而生”。中央北戴河会议后,一个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各地兴起。湖南8月下旬开始搞建社试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即建立农村人民公社1112个,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9%以上,宣告全省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一是规模比农业合作社大,湖南平均每个公社达7470户,其中最大的公社多达2.8万户,11.4万人; 二是经营范围比合作社大,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组织,而且是农林牧副渔各业俱全、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社会基层组织。所谓“公”,一是把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而为一,把农村中原属全民所有制的一些企业下放给公社管理,使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增加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份; 二是把社员的自留地、家禽家畜、家庭副业收归社有,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 三是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大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幸福院等公共事业,实行工资制和粮食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力推广吃饭不要钱,试行把全部或大部分人民生活包下来的供给制。当时,湖南全省办起了公共食堂35.8万个,托儿所、幼儿园35.5万个,敬老院8162个。人民公社终因脱离客观实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全部撤销,改为乡村体制。

☚ 大跃进   公共食堂 ☛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在我国农村掀起的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具有“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特点的新经济组织形式过渡的全国范围的社会性变革运动。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1893—1976)提出了关于把小型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合并为大社的建议。据此,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文件下发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并采用了不同的名称。同年8月,毛泽东在农村视察中发现河南的“人民公社”名称后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又是政权的基层组织,亦即“政社合一”。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适合大办农业,是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形式,提出人民公社的组织规模一般以一乡一社、2000户左右较为适宜。该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开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同年10月底,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部完成,原有的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2.6万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多户,占全国农户的99%。在全国农村普遍地组织人民公社,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也和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相违背。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许多地方破坏等价交换原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一平二调”、“共产风”在全国盛行开来。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努力纠正错误,但很快被随之而来的“反右倾”斗争打断了纠“左”进程,“共产风”再度泛滥。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继续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逐步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