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是机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是机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的重要著作。1748年出版。全书包括出版者的声明、献辞和正文三个部分。论证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是贯串全书的中心思想。作者根据大量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材料,证明人的心灵状况决定于人的机体状况,特别着重证明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和道德源于机体的自我保存的要求。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能决定人的机械运动,人靠食物饮料支持和发动,人也是机器。人的生理的机械运动决定人的自然欲望,饮食男女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自然欲望不仅满足维持生命和发展生命的需要,而且也决定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甚至决定法官判案公正的程度。拉美特利并不否认后天教育在人的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如果说人的机体组织健康是第一位的美德,那么教育便是第二位的美德。既有健康的机体,又有良好的教育,才是有道德而又幸福的人。他还论述了自然法则的作用,认为它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告诉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由于害怕别人夺去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就必然会产生尊重他人财产和生命的行为,也就是从自爱心产生出爱他人之心。自然法则运用到社会中去,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就是公正与不公正、善与恶的标准。人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利益大于对个人的利益,就是善,反之就是恶。他还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有良好的政治制度,才会有良好的道德。《人是机器》所表达的伦理思想的机械性是非常明显的,它对整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伦理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该书的中译本由顾寿观翻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出版。 人是机器法国拉美特利的哲学代表作。1748年在荷兰匿名发表。心灵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肯定在宇宙中只有一种物质实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人是物质性的东西,由于其肉体的特殊组织而具有精神的特性。继承了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观点,认为“人也是机器”,只不过比动物这架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罢了,从而抨击了灵魂不死的宗教教义。论证了唯物主义感觉论。本书为机械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典型代表作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