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教学方法renwen dili jiaoxue fangfa
近年来,人文地理学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在中学地理教育内容上,增加了人文地理的内容,尤其在高中地理课中,人文地理占较大比重。根据我国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认为中学人文地理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❶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人文地理着重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和变化。人文地理学教学重点不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是把人类活动作为重点,把人看成世界的主人。人文地理教学应注意讲授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不简单地进行数字罗列和现象描述。使学生认为地理课就是地名、数字加物产。例如: 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等等,都应用马列主义观点,正确地分析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人类可能采取的对策等。应十分注意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人地关系的本质。如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之间关系是否协调; 人们利用自然是否合理;资源开发数量与方式是否合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排放量是否过量; 以及不同国家是如何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去有效整治国土、有效地防止环境恶化等等。
❷全面正确地讲解基本概念,防止片面性。讲授基本概念时,一定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防止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如讲授人口问题时,应注意三个观点: 一是人口增减是受自然和社会两种规律制约的,人口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人口增长决不象资产阶级学者认为的是无法人为控制的纯自然现象,而是可以通过人类自觉行为来进行调节控制的; 二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不能片面强调就是消费者,之所以出现 “人口问题”正是在人与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了不协调而产生的,如果与生产和消费之间协调就不会有“人口问题”;三是人口对社会发展能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既反对人口决定论,又反对人口对社会发展无关的错误观点,如果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自然等协调,则能促进社会发展,反之,则延缓社会发展。又如城市化问题,应该首先肯定城市化进程,即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城市化程度与商业、工业发达、科技进步有直接联系。之所以产生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是由于某些国家城市化进程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生产关系不协调,如贫富悬殊、生产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的。
❸在深入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都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具有一定规律,解释阐明这些规律,便属于基本原理。例如:近年人们常谈环境问题。许多人认为环境问题就是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从科学含义上说不错,但不全面。关于环境问题的基本原理应该是: 人类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它不仅仅是产生于人类向周围环境输出 (排放) 物质和能量的过程,还产生于周围环境对人类的物质能量输入 (即人类吸取) 的过程,也产生于人类自身生产过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这些过程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良性循环,导致生态恶性循环和自然环境破坏,反过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这才产生环境问题。又如关于工业布局原理的讲解,不仅应正确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各个因素,还应结合具体例证说明各个因素随时间、地点不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各个因素之间是互相有机联系的。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是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而不同的,当未发明用焦炭作为钢铁工业燃料时,用木炭炼铁,钢铁工业就分布在森林地带; 当海轮未发明之前,海洋阻隔交通,沿海经济并不发达,只有航海技术发达,工业布局才向沿海港口集中。
❹注意运用综合分析和比较教学法。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各地区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用综合分析、互相对比教学法能有效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如分析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特征,就可以将该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进行分析对比。黄土高原的优势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煤、铝资源突出,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较落后; 华北平原的优势是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缺乏,旱、涝、碱问题和能源、原材料短缺等。解决这两个地区问题应采取统一的综合措施。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整治; 能源开发,统一解决水资源等问题,也就是说华北大平原与黄土高原的问题是有机联系的,必须综合整治。又如,在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点时: 可以全面对比它们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从形成原因、发展和开发历史、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等作全面分析对比,然后得出各地带发展方向和特点的正确看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❺必须重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理考察社会调查能力。让学生直接观察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学习书本知识要深刻得多,因此,应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来学习,丰富书本知识。可以对本县(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变迁、人口和民族状况,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与工农交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可进行一些初步设想和规划,如国土整治规划,工农业、交通合理布局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调查和规划可以先从单项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内容。如可以先调查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规划,分析旅游发展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等等。农村中学可以分析人口增长与耕地、粮食状况的关系,住房扩大与耕地减少的关系、不适当的开荒造成的危害等等。通过实践可以更生动地理解书本知识。
其他还有通过旅游,帮助学生阅读有关刊物、报纸,组织学生参观展览会、博物馆、各项工程等来进行广泛的课外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