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人生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21章,旨在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在伦理思想上,认为“道德之真要存乎人的自觉自律”,道德就是人在生活中实践其生命本性,“率性而行便是道德”。道德不离开事实而高于事实,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道德向上的精神。强调“道德要在有心,要在身从心而活动”。认为恶起源于男女性欲本能、愤怒仇恨的斗争本能和争夺强霸权力的欲望。“一切恶出于自私,而通于一切之善者就在不自私,以至舍己而为公。”主张人在社会生活中“尽伦”,“人在社会中能尽其各种伦理上的义务,斯于社会贡献莫大焉;斯即为道德,否则,于道德有欠。”认为道德义务有三个条件,即必须出于自觉,而不出于本能;不仅包括个人间的义务,而且包括集体间、国家间的义务;必须是为义务而义务,不能出于强制。强调智、仁、勇是“道德的内涵素质”,为人类生命所固有。道德实现尽在“反求诸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