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工被动免疫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者的一种方法。被动免疫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方法,注射后,免疫力立即出现,但持续时间仅2—3周。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如破伤风、白喉等),或与某些传染病接触的易感者(如未注射麻疹疫苗但接触麻疹的易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主要成分也是丙种球蛋白)要掌握好注射的时机,一般在接触病人后三天内注射,可以产生防病或减轻病情的效果,太晚则不起作用。未接触病人,平时注射,因很快免疫力就下降、消失,也起不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注射丙种球蛋白并非对所有的传染病都有效,所以它不能代替预防接种,更不应当作小儿的“强壮剂”滥用。 ☚ 人工自动免疫 麻疹 ☛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机体由于注射含有抗体的血清,而获得免疫力,叫人工被动免疫。如患白喉的小儿,注射抗毒素血清,则患儿体内的抗体是从外部人工注入的,但也可以与毒素发生免疫作用,这就是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在治疗某些危重传染病有重要意义。如患白喉时注射白喉血清,患破伤风时注射破伤风血清等,对救治病人有重要意义。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指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注射给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起到防御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等。由于抗体半衰期短,不能持久地保持效价,应用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时间,才能发挥预防疾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接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由于免疫血清内所含的抗体非自身产生,故免疫作用出现虽快,但维持时间较短(2~3周),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见表)。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主要是体液免疫 抗毒素 通常是用类毒素给马多次注射,待马体中产生大量抗毒素后采血,经提纯浓缩而成,能中和相应外毒素,故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常用的有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等。 抗病毒血清 有抗狂犬病、乙脑、腺病毒等血清。目前对病毒尚缺乏有效药物,必要时可考虑抗血清治疗。 抗菌血清 过去曾用作治疗的抗菌血清有抗肺炎、鼠疫、炭疽、百日咳等血清,目前极少应用,因已被磺胺、抗生素等药物所代替,但对某些耐药菌,如绿脓杆菌感染时,可试用抗菌血清。 上述三种抗体均是动物免疫血清制品,注入人体有可能引起异种血清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为预防过敏反应,使用前要询问过敏史和做皮肤试验。若阳性而又必需使用人工被动免疫者,应采用少量多次注射的脱敏疗法。 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含有多种抗体。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和脐带血中提制而成,主要含有丙种球蛋白。从胎盘球蛋白进一步纯化提出的丙种球蛋白,称为胎盘丙种球蛋白。若从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称为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由于地区和人群免疫情况的不同,这类制剂所含抗体的种类及数量有所不同。主要用于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以及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 转移因子 是由人白细胞经冻融后透析或超滤的物质,由多核苷酸和多肽组成,分子量小于5,000,无抗原性。它可以转移细胞免疫力,使正常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为具有特异性的致敏淋巴细胞,触发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目前已试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种,例如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性和真菌性感染、红斑狼疮、细胞免疫缺陷病等的治疗。 免疫核糖核酸 先用肿瘤细胞免疫动物,然后再从免疫动物的脾、淋巴结等分离淋巴细胞,并提取其中的核糖核酸,此即免疫核糖核酸。没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可把免疫性能传递给人体,来源较易,目前试用于肿瘤的治疗。此外,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等的免疫核糖核酸,也在研制之中。 胸腺素 是从小牛或猪的胸腺提取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能促进T细胞的成熟与分化。目前正在试用阶段。 ☚ 人工自动免疫 临床细菌学检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