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rengong zhineng jishu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利用各种自动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识别、学习、推理及问题求解等)的技术。亦称机器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
以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以替代部分脑力劳动的思想,源远流长。1956年夏美国科学家麦克赛(J.Mccarthy)等人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心理学侧重于人的智能行为的基本机理、脑功能和脑模型的研究和探讨,计算机科学侧重于软件、硬件系统及计算机人工智能语言和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工程科学则重点开发实用智能系统。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已经在医学、地质、气象、化学、工程和军事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涉及以下众多的技术领域:机器学习,研究如何运用以往的经验和行为来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机器证明,研究用计算机对数学问题作自动证明;机器视觉,研究机器模拟生物视觉器官的感知和信号处理能力;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研究机器接受、分析自然语言和作出正确反应的过程;智能数据库,研究以自然语言形式检索数据库的技术;专家系统,开发能模拟专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智能机器人,研究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规划能力,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
当前,人工智能研究存在两大学派,即符号主义学派和连接主义学派。前者以纽厄尔(A.Newell)和西蒙(H.A.Simon)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为代表,主张认知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该学派对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早期的MYCIN (医疗诊断)、PROSPECTOR(探矿)、DENERAL(化学分子结构)和HEAR-SAY(语音识别)系统在内,目前已开发了数千个专家系统。后者以人工神经网络学说为代表,主张人的思维的基本元素是神经元,大量神经元的整体活动构成思维过程。该学派对近年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发展。人工智能语言(如LISP和PRO-LOG等)、专家系统建造工具(如OPS5和FLOPS等)及多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程序被广泛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机和模糊信息处理芯片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人工智能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已经应用于目标识别、态势分析、情报融合、作战方案生成、武器装备故障诊断和军事决策支持等,成为C3I系统应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