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概述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为154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6.98%。壮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祖国的南部边疆,在东经99°57′至112°,北纬21°31′至25°45′之间广大地区。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至北部湾,北达贵州省从江县一带,西南与越南接壤,这整片地区聚居着全国壮族99.73%的人口。全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壮族人口分布,最主要和最集中的分布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壮族人口为1415.4万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8%,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的3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人口的变化及现状有下述一些特点。一是人口数量增长较快。1953年至1990年,全国壮族人口增长134.34%,高于同一时期全国人口增长91.69%、汉族人口增长92.04%的速度。二是年龄构成较轻,0至14岁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大。1982年,全国壮族人口中0至14岁少年儿童占38.86%,高于同期全国少年儿童占33.59%、全国汉族少年儿童占33.19%的水平。三是城市人口数量少、比重小、但增长速度快。1986年未,广西的壮族人口1337.63万人中,城市人口38.78万,占3%;乡村人口1298.85万,占97%。1986年同1970年相比,广西壮族城市人口由9.38万增至38.78万,增长2.3倍;乡村人口由931.11万增至1298.85万,仅增长39.5%。四是行业构成单一,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大,1982年,全国壮族在业人口中,从事第 一产业的占91.1%,高于全国占73.66%的水平;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别为3.34%和5.56%,分别低于全国占15.84%和10.50%的水平。五是家庭平均规模较大,1982年,全国壮族家庭平均规模为5.14人,比全国家庭平均规模4.40人多1.01人。六是人口文化素质较低。1982年,全国壮族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29%,低于全国占0.68%的水平;具有高中文化的占6.24%,低于全国占7.48%的水平;具有初中文化的占16.25%,低于全国占20.03%的水平。在12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壮族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31.37%,高于同期全国占16.42%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