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661万人;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839万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1339万人: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1549万人。1953年至1990年的37年间,全国壮族人口增加了888万人,增长134.34%,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2.33%。壮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5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1.14%,1964年占1.21%,1982年占1.33%,1990年占1.37%。1990年同1953年相比,壮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壮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1953年占18.20%,1964年占21%,1982年占19.90%,1990年占16.98%。1990年同1964年相比,壮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02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壮族人口的变化如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649.69万人,196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774.86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1233.08万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415.42万人。1953年至1990年,广西壮族人口增加了765.73万人,增长117.86%;平均每年增加20.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2%。广西壮族人口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壮族人口增长速度,故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国壮族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53年占98.29%,1964年占92.36%,1982年占92.15%,1990年占91.38%。1990年同1953年相比,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国壮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1个百分点。
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口增长,二是人口减少。尽管欧洲有些国家的政府为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而感到惊恐不安,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相适应。当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适应经济发展时,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 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国民收入的分配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因为国民收入是一个定量,用于积累的份额多了,用于消费的份额就要相对减少,而用于消费的份额是随着消费人口的变化而变化的,人口增长过快,在不降低人民平均消费水平的前提下,就要消费更多的国民收入。这样,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份额就会减少。而积累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减少积累必然会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技术装备程度的提高。
(2) 人口增长与劳动就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中关于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 的观点。因为,劳动者只有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这个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适用的。劳动人口只有在被足够的生产资料吸收的时候,才能就业。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就无法满足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要求。要么采取降低劳动者技术装备标准的办法来安排就业,但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效益。
(3)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与劳动就业有连带关系的,还有劳动效率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妨碍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同一劳动量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的增加,或者说,用更少的劳动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劳动人口过多,就意味着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供他们推动。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作用,不仅不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甚至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4) 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于个人的收入、物资的供应以及集体福利等各种因素。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按人口平均的消费额不致降低,就得以增加一部分国民收入来保证新增人口的消费不致降低,就得以追加一部分国民收入来保证新增人口的消费需要。
(5) 人口增长与文化教育。人口增长过快、妨碍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因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要耗费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财力来看,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国民收入中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就比较多,能用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部分就不可能很多。与此同时,由于新增人口多,用于普及教育的费用就不得不增加,而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费用就增加不了多少。从物力来看,用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建造住房供人们居住,需要建造厂房供人们就业,需要建造商店、医院、电影院等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这样,用于建设校舍的材料就不能不受到限制。再说人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需要专门人才,需要庞大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跟不上,师资力量不能适应需要。这样,又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
此外,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人类环境、技术进步、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福利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项事业都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人口的增长也必须有计划、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使人口增长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以利于国民经济高速度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