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口性别构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人口性别构成男、女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2002年新疆人口1905万人,其中男性955万人,占总人口51.2%,女性891万人,占总人口48.8%。 人口性别构成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市)人口统计中,男性、女性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反映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人口总数中男女两性人口的比例关系。考察和分析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人口性别构成,不仅对于研究人口再生产,而且对于考虑生产布局和就业安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衡量性别构成有两个指标。一是性比重,分别反映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所占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总人口中男女人数所占的比重大体相等,一般是男略多于女,性别比在103~107之间。少数国家因受战争或人口迁移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男性人数少于女性人数的情况。在我国,男女性别构成相差不大,从总体看,男性人数通常略多于女性人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都在105~107之间。我国人口性别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表现不同。一般说来,农村性别比低于城镇,新兴城市和工矿区性别比明显增高。如青海省格尔木市性别比为113.70,江苏省徐州市的矿区高达240.4。同一地区的人口,不同年龄表现了不同的性别结构,一般是中年以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老年人口则是女性多于男性,这是由于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缘故。 ☚ 人口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据1982年人口普查,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口12330765人中,男性6229546人,占50.52%,女性6101219人,占49.4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10,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壮族女性对应的壮族男性人口为102.10人。此性别比低于同一时点全国人口性别比105.45、广西汉族人口性别比110.51和广西除壮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103.84的水平。 ☚ 人口死亡率 零岁人口及出生婴儿性别比 ☛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性别是人口的自然属性之一。一般来说,人口中的两性比例是平衡的,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影响,人口性别构成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安徽人口性别构成来看,历来性别比都偏高。 表1-2-31 四次人口普查安徽人口性别比和全国比较
从四次人口普查来看,1990年人口性别比为最低,比前3次人口普查分别下降了3.63、0.09和0.71个百分点。这本身反映了安徽总人口性别比构成起了重大变化,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性别比水平。40多年来,安徽总人口性别比,从发展的趋势看,以1949—1958年的10年为最高,超过了110以上。1960—1967年均在106左右,1976—1982年7年则上升到107上下,1983—1989年由于生育高峰期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又回升到108上下。1989年为108.16,1990年则降到106.89,比1989年降了1.27个百分点(见表1-2-32)。 表1-2-32 安徽历年人口性别比(1949—1990)
表1-2-32(续)
图1-2-2 人口年龄金字塔 人口性别比城乡差异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省辖9市和7个地区性别比比较,城市人口性别比高于地区性别比(见表1-2-33)。全省9个省辖市,总人口为5788282人,其中男性人口占市总人口52.59%,女性占47.41%,性别比为110.93。7个地区总人口为35229478人,其中男性人口占地区总人口51.56%,女性48.44%,性别比为106.46。城市人口性别比,比农村高4.47个百分点。城市与城市相比,高于城市全省平均性别比110.93的,依次是合肥、淮北、铜陵、马鞍山,低于全省平均数的,依次是安庆、蚌埠、芜湖、淮南、黄山市。从7个地区来看,性别比差异也很大。皖西、皖南高,都超过110以上。超过7个地区全省平均性别比106.46的有:六安111.12、宣城110.98、巢湖107.38。低于7个地区全省平均数的,依次是滁县、阜阳、池州、宿县地区(见表1-2-34)。 表1-2-33 城乡人口性别比对比 单位:%
表1-2-34 市、地人口性别构成及性别比
资料来源:安徽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性别比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按非农业和农业人口计算,非农业人口性别比高达212.55,农业人口性别比为104.71。二是按文化程度人口性别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文化程度愈高性别比也愈高,反之愈小(见表1-2-35)。 表1-2-35 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及性别比
☚ 人口年龄构成 人口的民族构成 ☛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澳门人口的性别比例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据1939年统计,在总人口245194人中,男性为124051人,占总人口的50.6%,女性为121113人,占总人口的49.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45,男女数量比较平衡。据1950年统计,男性人口急剧增加,该年人口性别构成的相对数为男性占总人口的52.69%,女性占总人口的47.31%,男多女少现象十分明显。1960年,男性占总人口的49.55%,女性占总人口的50.45%,男女数量又趋向平衡。1970年,由于内地男性人口大量迁入,又出现人口性别构成的不平衡,该年男性占总人口的51.36%,女性占总人口的48.64%。1981年,男性占总人口的51.88%,女性占总人口的48.12%。到90年代,又出现男少女多的现象。1995年男性占总人口的48.4%,女性占总人口的51.6%。1997年男性占总人口的49%,女性占总人口的51%。近年澳门人口出现女多男少的主要原因是在人口机械增长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1988~1990年,从祖国内地进入澳门的合法移民中,女性占61.25%,同期允许在澳门居留的外籍人士中,女性占63.98%。 ☚ 人口宗教构成 人口的国别构成 ☛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指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性比例表示,即平均每100名女性所相应的男性人数。根据1953年和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1953年和1964年全省性比例分别为99.0和101.2,全国分别为106.0和105.5。这说明,全省总人口的性比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偏低,而后渐趋正常,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省历年总人口性比例看,大体五十年代上半期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下半期开始转为略少于男性。全省出生婴儿性比例,1953年不满1岁的婴儿为104,1964年为103,均低于全国不满1岁婴儿的性比例,这是影响全省总人口性比例较低的基本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省人口性比例稍低,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男子大量外迁有关。据考证,1912——1949年,全省移往东北三省者达1836.4万人,其中男性占绝对多数。1925——1927年,由山东到东北在大连登陆的移民,男性在这三年中分别占92%、89%和83%。解放战争中,山东大批干部战士南下江南各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参加抗美援朝的大部分也是男性,从而降低了人口性比例。山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是重要战场,男性死亡多,也是解放前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人口性比例较低的因素之一。 1953年全省人口年龄构成图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964年全省人口年龄构成图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人口身体素质 人口自然增殖说 ☛ 人口性别构成Population Composition by Sex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某一人口总体中男女人口数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人口总数为分母,计算两性人口数各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表明每100人中男性(或女性)占多少。算式为: 人口性别构成 人口性别构成男性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性别是人口最基本的自然特征之一,两性比例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家庭婚姻和生育。表示性别构成的统计指标有两种: (1) 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即用男 (女) 性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乘100%求出男 (女) 性比重。表明平均每100人中男 (女) 占多少。(2) 以女性人口数作分母,计算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性比重和性别比除按总人口计算外,还可按不同年龄、部门、职业和城乡等分组人口数计算。不满周岁婴儿和不同部门、职业在业人口的两性比例,都是很重要的性别构成指标。一国总人口的两性构成,主要取决于婴儿的出生性别比和各年龄组男女死亡率的差异。从世界或各大洲范围看,两性人口大体平衡,比较稳定。我国建国后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比分别为105.99,105.46和106.28,说明两性构成基本平衡;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比较,略为偏高。 ☚ 人口密度 人口年龄构成 ☛ 人口性别构成population composition by sex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