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体测量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体测量术authropometry是研究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而对人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人体测量常分为形态指标测量、机能指标测量和健康检查。亦可分为活体测量和骨骼测量。在进行测量时,首先注意校正测量仪器,其次为同一时间固定测量人员。 人体测量术 人体测量术研究小儿生长规律和了解个体小儿的生长动态均需作人体测量。准确的测量不仅需良好的工具,更有赖于正确的方法。测量者必须理解工作的重要意义,有良好的判断力并经合格的培训。测量时应注意小儿的体位,正确掌握体表标志部位,并应注意量尺(卡尺、带尺)的角度及压力等。应避免读数和记录的错误。若进行普查,测试者人数应有限制,并事先经技术考核,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外出测量用简便衡量工具时,应事先检验其准确性及数据的可重复性。 图1外出普查用吊式秤法测体重 身高 身高量板主要由一块足板,一块比身体稍宽一边嵌有(或刻上)以毫米为单位量尺的垂直靠板和一块水平头板组成。头板必须易于滑动,其平面保持与靠板垂直而与足板平行,并使测量者能清楚地读出数据。Har-penden式量板的头板有轴承装置,故可灵活上下移动而又能经常保持与足板平行。 外出普查可将印好刻度的厚纸或塑料垂直钉在墙上,墙边放足板供小儿站立,注意刻度的零点应指在足板平面上。头板可用手执式 (图2 )。量时,小儿裸足(既保证准确,又可发现小儿是否提高足跟)直立于足板上(学前儿童有时需由助手按其足背以防提起足跟),并足(X形腿者可允许两足分开,但两膝必须靠拢),两臂放松下垂,手掌向内。眼向前看,使眼眶下缘与外耳道口上缘处于同一水平面(Frankfurt平面)上。下移头板使接触小儿头顶(用 正式量板者可置1kg的重量于头板上以保证头与板的适当接触),此时用两手在乳突处托起小儿头部以减少上下午身高的差别。嘱小儿“吸气并挺直背脊” (注意防止小儿不由自主地在吸气时耸肩),然后又令其“放松,呼气”。在叮嘱小儿“放松肩胛”、“挺直背脊”和“足跟着地”时读身高到毫米数。 ![]() 图2 测身高的方法 两下肢长短明显不同者,可先后用左和右足站立,分2次测量并记录2个数据。 坐高 将量身高的脚板改为椅子即为坐高量具。Harp-enden式的坐高量具,椅高60cm,座位可前后移动以适应不同大腿长度,坐位前的搁脚板或横杆可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的小腿长。 外出测量可让小儿坐在靠墙的方凳上,墙上垂直钉上印有刻度的厚纸或塑料,使凳面在零点。用手执式头板,使其和地面平行,和墙面呈直角。但事先必须检验其准确性。量时小儿坐于椅上,头处Frankfurt平面,背直,大腿水平位或使股二头肌肌腱离椅面约2.5cm,两足在搁板或坐椅下的横杆上,两手放在大腿上。移下头板(用滑动头板者可加1kg的重量),在二侧乳突处用指将小儿头稍向上提,让小儿“坐直、吸气、放松”,即在头板的同一水平上读数。 身长及头臀长 3岁以下小儿及不能站立者躺着量身长及头臀长。身长量床结构与身高量板相似,惟有以下不同: ❶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 ❷头板固定而足板可自由滑动,移动范围可为40~120cm。较精密的Harpeaden婴儿量板在可滑动的足板上有恒压装置,当足板移到婴儿足底时可锁住并施0.5kg的稳定压力于足底。外出普查时,可在光滑长桌的一端固定一垂直板作头板,一边夹紧一支长度适宜的准确量尺; 足板可用轻便身高量具中使用的手执式头板代替。量时置婴儿于量床的中线,头处垂直Frankfurt平面。立于头端的助手抱婴儿头,使头顶与头板接触,同时轻按两肩以防婴儿弯腰。测量者一手按婴儿两膝,使两腿伸直,足与腿呈直角,足尖垂直向上,即移动足板至紧贴足底的位置。于确知婴儿头顶不离开头板的情况下读刻度到毫米数。 量头臀长时,助手固定婴儿如前。测量者提婴儿两腿使膝关节弯曲90°,大腿与量床面垂直,移动足板使紧贴婴儿臀部,读刻度如前。 头围 用绝对无伸缩性而刻度清楚易读的软卷尺。量头围的标准位置各家所述不同,有谓卷尺绕过颅后远点及眉间,较多谓应绕过枕骨后突及眉间或眶上嵴,但各家公认应测最大头围。有人提出青春期前小儿无明显眶上嵴,故用眉间作为标志,不存在寻找眶上嵴的问题。测量时小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眉间的右侧,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读数至毫米。测量时应强调要拉紧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发长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胸围 胸围指胸骨中段水平处胸廓的周长。量法与头围相似。卷尺在背后绕经肩胛骨下缘,在胸前经过乳头。有人主张在青春发育后的女孩卷尺应在乳房下绕过。应量平静呼吸、深吸气及深呼气时的胸围长,记此3个读数或取平均数。并宜注明卷尺所处水平位。 上臂围 一般测非主用肢(左臂)。小儿侧立使受测肢向测量者。手臂完全放松下垂,在臂外侧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处作记号,即在此处量臂围。测量技术与量头围相同,应注意卷尺必须处于与上臂长轴垂直的平面上;卷尺与皮肤接触但不压迫软组织。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测量用卡钳式量具,其技术要求是刻度精确清楚,钳脚弹簧压力稳定在10g/cm2。广泛推荐的Holtain皮褶卡钳和一种简便卡钳见图3、4。 为测量准确,应注意测量部位及手法。“捏”皮褶时,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应从相距6~8cm的二点将皮肤捏拢,使皮下组织从其下的肌肉筋膜分开(与用拇、食指钳起小片皮肤不同),既能达到测量目的,又无疼痛。 ![]() 图3 测皮褶卡钳 ![]() 图4 测皮褶的简便卡钳 三头肌处皮褶 小儿背向测量者,非主用臂(左臂)下垂,手掌向内。在上臂外侧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处划短横线作记。然后用左手在此短线上方1cm处捏起垂直向的皮褶,即在原标记的水平处用右手将卡钳夹住皮褶底部,注意钳夹要保持正确的压力。2秒钟后读刻度(图5)。 肩下皮褶 小儿背向测量者,放松肩及上臂肌肉。测量者用左手在肩胛骨下角下面捏起皮褶,皮褶的方向依皮肤自然纹路走向而定,可垂直或斜向下外方。用卡钳量皮褶厚度如上。 图5 测量三头肌处皮褶的方法 ☚ 体格生长发育 骨胳发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