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乎其内,出乎其外
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是王国维提出的作家观察和体验人生的方法,他指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入乎其内”,意指作家必须认真地观察、体验社会人生,不断掌握和丰富创作材料,也就是要“有重视外物之意”,“能与花鸟共忧乐”,这样方能“见者真,知者深”,这是创作的基础。但观察与体验人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入”,使自己沉没于对象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之还须“出乎其外”,要能高瞻远瞩,不拘泥于具体的事物,不为生活现象所淹没,而要能通观全局,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出乎其外”即“要有轻视外物之意”,“能以奴仆命风月”,即能掌握主动权,对生活素材敢于进行取舍、提炼与加工,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生气”又有“高致”的作品。“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不可或缺的,是创作必须严格遵循的一条重要美学法则。这一美学法则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的“心物交融”说和龚自珍的“善出善入说”。其局限在于他所谓观察人生,主要是指自然,对社会生活则提得不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