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产气荚膜杆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产气荚膜杆菌Bacillus perfringens系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厌氧芽胞杆菌属,本菌为革兰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无鞭毛,有荚膜,形成的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极端,不大于菌体的宽度。本菌生长需要营养条件较高,最适温度42~47℃,在牛乳培养基中可分解牛乳中的乳糖,产生大量的酸和气,“汹涌的发酵”现象为本菌的特点。本菌主要借助于创伤后进入人体而致病,能形成多种强烈外毒素,如肌肉毒素、神经毒素、卵磷脂酶和溶血素等。根据外毒素种类及组成不同,将本菌分为6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型和F型。 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亦称魏氏杆菌。系革兰阳性专性厌氧杆菌。为气性坏疽的致病菌之一。其形态粗大,两端钝圆。单独或成双存在。亦有呈短链状排列者。在人或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在自然界中以芽胞形式存在。芽胞呈卵圆形,与菌体同大,位于中央或次末端。此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其中α毒素对机体有溶血、坏死和致死作用,是对人致病的主要毒素。 产气荚膜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又称魏氏杆菌,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约占70~80%)。该菌能单独引起气性坏疽或与其他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共同引起混合感染。此外尚可引起厌氧性蜂窝织炎、泌尿系统感染和食物中毒等疾病。 产气荚膜杆菌 ×900 产气荚膜杆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毒素有α、β、γ、δ、ε、η、θ、ι、κ、λ、μ和ν12种,其中有些毒素本身就是酶。例如α毒素为卵磷脂酶,κ毒素为胶原酶,μ毒素为透明质酸酶,ν为DNA酶等。α毒素是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毒素,它是一种卵磷脂酶,能裂解卵磷脂与神经磷脂或脂蛋白复合物,所以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引起病理改变,如破坏红细胞膜引起溶血,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通透性改变,组织水肿,破坏其他组织细胞,引起坏死等。α毒素具有较强的抗原性,能引起抗毒素的产生,其作用可被抗α毒素中和。除以上各种毒素外,某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溶血毒素。本菌根据外毒素的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A、B、C、D、E和F 6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型和F型细菌。 细菌在创伤内繁殖。由于细菌可强烈发酵肌肉组织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组织肿胀,影响血液供给。其坏死毒素和透明质酸酶可使组织坏死,并有利于细菌的扩散。因而感染肢体有严重水肿,肌肉组织坏死,呈紫黑色,并有大量气体。手触及肿胀组织有捻发音,并有腐败恶臭。自创伤流出脓血水中有气泡。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毒素以及组织坏死产生的毒性物质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某些A型菌株可产生肠毒素,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作用机理与大肠杆菌肠毒素类似。 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进展很快,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取局部分泌物或坏死组织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阳性有荚膜的大杆菌,并伴有其他杂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但涂片中白细胞较少,这是气性坏疽临床标本直接涂片的特点。此外,取标本接种血平板、碎肉和牛乳培养基,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进一步鉴定产气荚膜杆菌可做以下试验: ❶动物试验: 取细菌培养液给小白鼠或家兔静脉注射,5~10分钟后杀死动物,将已死动物置37℃孵育6~8小时,则动物体膨胀并有恶臭,解剖可见脏器内有大量气泡,尤以肝脏最明显,称“泡沫肝”,取心血或脾、肝涂片镜检及分离培养均可发现产气荚膜杆菌。 ❷卵磷脂酶试验:将细菌培养物接种于卵磷脂平板(培养基中含有新鲜卵黄悬液),接种处覆以无菌盖玻片,经37℃培养4~5小时后,出现白色混浊沉淀是为阳性。此乃产气荚膜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可形成沉淀。 由于气性坏疽多为混合感染,且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多为酶类,抗原性弱,因此,目前尚缺乏免疫力强而有效期长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对受伤后有可能感染气性坏疽的病人应及早注射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若已发病,尽早大量注射抗毒素。此外,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非常必要。高压纯氧浸透法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 破伤风杆菌 肉毒杆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