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产权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产权理论又称“产权学派”、“产权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并于90年代兴盛的一个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主要致力于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强调产权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科斯(Coase,Ronald Harry,1910— )、诺思(North,Douglass Cecil,1920— )、威廉姆森(Williamson,Oliver Eaton,1932— )、德姆塞茨(Demsetz,Harold,1930— )、阿尔钦(Alchian,Armen Albert,1914— )和张五常(Cheung,Steven N.S.,1935— )等。产权理论中的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所交易的东西的所有权,也就是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交换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但要使它有效地运转起来,交易者还必须对所要交换的东西有一种明确的、排他性的、可以自由转让的所有权。只有合理界定了产权,才能通过市场本身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效率。这就促使人们探讨产权的制度和安排,分析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企业的所有权采取哪种形式,而是这种形式的产权结构能否解决激励问题,是否能够让那些与资本无关的企业成员或多或少分享到一部分企业剩余利益。有一些经济学家还运用这种思路重新分析历史,探讨个人所有权怎样出现的问题,进而形成有关制度创新与变迁的一般理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