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
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流的全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学科。
产业生态学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罗伯特·佛朗斯 (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 “工业代谢” 研究; 贾罗坡洛思 (Gallopoulos) 等人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C. 库马尔 (Kumar) 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界、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界纷纷介入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 (IEEE) 在一份名为 《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 的报告中指出: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 “可持续能力的科学”。
产业生态学研究方法。生命周期评价: 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产品生态设计: 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 生态产业园规划: 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 生态产业孵化: 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 生态管理: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
产业生态学被认为将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已引起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研究探索。以AT&T公司、Lucent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界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为产业生态学最先的试验基地。尤其是国际性的跨国公司纷纷将产业生态学研究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支柱。由AT&T和Lucent公司资助,美国国家基金委每年设立 “产业生态学奖励基金”,奖励在产业生态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企业界人士。
国际组织和非官方组织也在积极促进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以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代表,制定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上,为引导和规范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全球统一的管理模式。一系列有关生态产品消费的国际、国家行动计划也在推行。如1992年欧盟颁布了 “欧盟产品生态标志计划”,到1997年10月,已有38类,涉及20个制造业,共166种产品获得了 “欧盟产品生态标志”。相应的一些国家生态标志计划也纷纷出台,如德国“蓝色天使计划”,北欧 “白天鹅计划”,加拿大“环境选择”,日本 “生态标记”,美国 “绿色印章”,新加坡 “绿色标签”,以及美国的 “能源之星” 等。这些计划促进了生态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为评估和区别普通产品与生态标志产品提供了具体的指标,客观上也刺激了生态产品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