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交城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光绪)交城县志山西地方志。清夏肇庸修,许惺南纂。十卷,首一卷。肇庸字京珊,四川射洪人。同治年间赐同进士出身,补知县。惺南,浙江人。贡生。首志修于明万历,清康熙间两修。是为四修,光绪八年(1882)刊刻成书。约二十万字。志分天文、舆地(附全域、县城等图十七幅)、建置、官政、礼制、赋役、选举、人物、艺文九门,下分星野、祥异、图考、山川、渠堰、古迹、沿革、职官、兵制军实、田赋、户口、仓储、风俗等四十目。是为该县现存最完整的志书,对旧志多所订正。记马鞍、锦屏等山峰三十座,渠堰十九条。于古交废县、武威公旧庄、李白题壁石等古迹名胜二十三处均予考订。武威公旧庄旧志称其为唐李商隐岳父故居,是志力辨其非,举证可信。祥异记历代自然灾害和陨星、日食等自然现象,所记明崇祯二年(1629)大足村突起一山十丈余,为重要地质资料。艺文载元昔里改牙《大通冶辨》,记述元代西冶制铁情况颇详;知县赵吉士《审编议》、《里甲均平议》等文,记有该县康熙初年人口、土地、田赋,兼及清初土地政策。有光绪八年1882)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交城县志❶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育有方,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其在任时,关心水利。重修瓦窑河的堤坝,长八十余丈,宽二丈。中间为石灰石,极为坚固。每逢夏雨时,瓦窑河不再决堤,冲坏城垣了。同时,重视教育,清出前任留存的学田,分毫不差。还增广卢川书院,添设波草堂等,政绩颇显。交城县志创自明万历十六年知县张文璧,成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周璧。康熙八年知县赵吉士续修之,全书八纲六十二目,此编在旧志基础上,删芜补缺,遂成志书。《交城县志》康熙四十八年(166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分十六类,为卷一星野,卷二舆图,卷三山水,卷四建置沿革,卷五公署,卷六学宫,卷七祠祀,卷八贡赋,卷九风俗,卷十古迹,卷十一陵墓,卷十二官政,卷十三选举,卷十四人物,卷十五至卷十八艺文。交邑本为山区,河流甚少,该志书记载山十分详细。如少阳山下注云: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云,少阳之山,酸水出焉。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其不仅能引证古籍,而且能互相补证,十分难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