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亚麻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亚麻锈病flax rust

由亚麻栅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分布和危害 1912年美国报道该病,是目前亚麻生产国前苏联、加拿大、欧洲及中国的主要病害。严重感病麻地纤维减产64%~79%。病菌自幼苗至成株期均能感染。苗期叶片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和锈子腔;以后茎、叶及蒴果上产生突起的橘黄色小斑点,即夏孢子堆;亚麻成熟前,表皮下产生许多黑色光滑的小点,即冬孢子堆。
病因 病原物为亚麻栅锈菌[Melampsora lini(Pers.) Lev.],担子菌,锈菌目。病菌能产生5种类型孢子: 性孢子生于性子器内,球形或卵形,无色透明;性子器瓶形,淡黄色。锈孢子生于锈子腔中,橙黄色,近球形,表面有许多小突起;锈子腔近圆形或椭圆形,橘黄色,散生于病叶两面,稍突起。夏孢子长圆形或卵形,桔黄色,表面有很多小突起,赤道部周生一列芽孔,大小为15~26×15~20(微米)。冬孢子角柱形或圆筒形,褐色,表面光滑,大小为40~80×8~20(微米),在寄主表皮下紧密排列呈栅栏状(见图)。亚麻锈菌只为害亚麻。病菌有许多生理小种,目前国际上已鉴定出53个小种,其小种数还在不断扩大。亚麻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含有更多的酚类物质及植物保卫素,麻株气孔面积较小。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抗病品种的细胞含有许多有生命力的纤维沉淀物,可抵御夏孢子芽管的侵入。冬孢子经6~7次干湿及冻热周期刺激才能萌发。锈孢子和夏孢子必须在水滴中萌发,萌发最适温度18℃,侵染最适温度18~20℃。风雨雾露的天气最适宜夏孢子的传播和侵染。一般5~10天可产生一代夏孢子。此外,低洼高湿的麻地,晚播麻地,过度密植及氮肥过多均有利发病。

亚麻锈菌

1.夏孢子堆; 2.夏孢子(放大); 3.亚麻叶上夏孢子堆;4.冬孢子堆及萌发的担孢子; 5.冬孢子(放大); 6.亚麻茎上冬孢子堆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中的病残体上或混种子中的病组织碎片中越冬,翌年春季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以担孢子侵染幼苗的茎叶,以后形成性子器,再产生锈子腔及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茎、叶、花序、小枝及萼片。后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藉风传播并从气孔侵入,进行重复侵染。夏孢子对病害的传播作用最大。生长后期形成冬孢子。
病害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中国推广的黑亚5号和6号属高抗品种,流行年份仍可保产。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防新小种传入。实行轮作,或收麻后清除病残,同时选无病地留种,减少初侵菌源。加强培管,包括适时早播,避免施过多氮肥,增施钾肥,开沟排水,均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喷布萎锈灵或敌锈钠。

亚麻锈病flax rust

亚麻的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的亚麻栅锈菌〔Melampsora lini (Ehrenb) Lév.〕。叶、茎、花梗及蒴果均可危害。春季在被害叶片和茎秆上产生黄色小点(病菌的性子器和锈子腔),后在叶、茎和塑果上产生红黄色夏孢子堆,成熟期,在叶、茎和蒴果表皮下产生黑色有光泽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不突破表皮。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田间以夏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孢子经-20~-30℃低温刺激后才能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侵染麻苗。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发病,种植过密发病重。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和喷洒药剂可减轻危害。

亚麻锈病

flax ru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