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亚洲美元市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

亦称“亚元市场”。是指亚太地区境外美元和其它可自由兑换硬通货的资金借贷业务市场。1968年在新加坡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以后又扩大到香港、马尼拉和东京等地。该市场具有欧洲货币市场的许多特点,因而通常被看作是欧洲美元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扩大。资金来源主要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日本、欧洲的跨国公司及该地区的大银行、大公司和一些非银行客户的存款。资金多用于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和贷款。主要业务:(1)短期和中长期亚洲美元信贷业务;(2)亚洲美元债券的发行和分销业务。亚洲美元市场以新加坡为中心,银团贷款以香港为中心,马尼拉和东京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经营境外美元和其它可自由兑换硬通货。亚洲美元市场在汇集国际游资,发放长期贷款,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支持第三世界经济建设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 亚洲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 ☛

亚洲美元市场Asian Dollar Market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营境外美元及其他可兑换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扩张的结果及其在亚洲地区的延伸和发展。亚洲美元市场是以新加坡为中心包括香港和东京以及巴林等金融中心,其货币除美元外,还包括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日元、荷兰盾、里拉等14种货币,但交易额的90%是美元,故称“亚洲美元”。确切地说,亚洲美元是指存放在亚太地区国际银行中的境外美元和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总称。60年代中跨国公司在亚洲扩展,但遇到了美国政府管制美元资金外流的限制,这促使跨国公司在海外自筹资金,或利用盈利就地再投资,从而增加对美元的需求和存放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府和公司为自己的储备资产寻找比较安全的避难所。在上述情况下,一些跨国银行希望在亚太地区有一个经营美元的中心,以便对资金调拨具有较大的弹性。最后,由于客观条件所决定,经营亚洲美元的中心选择在新加坡。1968年10月1日,美洲银行最先获准在本行内设立一个专门经营亚洲美元的机构,称为“亚洲货币单位”。1969年后新加坡政府又陆续批准花旗、麦加利、华侨等银行设立亚洲货币单位。到1970年,设立亚洲货币单位的银行共有16家,存款总额达3.89亿美元,形成最初的亚洲美元市场。到1990年8月“亚洲美元单位”存款达3646亿美元。在此期间,亚洲美元市场逐渐延伸到香港、马尼拉、东京等地。亚洲美元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非银行客户(包括拥有外汇储备的亚太地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发展银行、跨国公司、拥有外汇资金的个人)的存款;第二是银行同业存款。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对非银行客户放款和银行同业拆放是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70年代初,大部分资金流向西欧和北美,或调往欧洲市场套利;1973年以后,多用于在亚太地区进行投资和贷款。以短期市场为主,也有中长期资本市场,主要是发行亚洲美元债券和组织银团贷款两种形式。

亚洲美元市场Asian Dollar Market

简称“亚元市场”。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亚元信贷市场、亚元债券市场和亚元可转让存单市场。经营的币种包括美元和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以美元为主,约占90%。业务种类包括短期资金借贷、资本借贷、证券交易和浮动利率可转让存单交易等。

亚洲美元市场

亚太地区境外美元市场统称,简称亚元市场。60年代中、末期,美国为减少资金外流,缓和国际收支逆差而采取的限制措施,有助于境外美元市场的形成。除欧元市场外,由于新加坡具有衔接伦敦与东亚主要都市的时区差,以亚太地区美元筹措、调拨和支付活动为主的亚元市场也逐渐成型。1968年,美洲银行率先在新加坡设立亚洲货币单位,以新加坡为交易和结算中心的亚元市场遂告创立。此后,新加坡逐步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
❶彻底取消非居民40%利息预提税。
❷无息存放亚洲货币单位20%的流动储备金和占负债总额的6%的现金。
❸完全废除外汇管制。
❹全额免除非居民离岸利润所得税。
❺大量减少离岸收入课税。
❻全面废除亚元债券,存款证、信用证、担保书等单据的印花税,促使国际性大银行接踵而来,极大地推动了亚元市场的发育和成长。经营亚洲货币的银行,从1968年的几十家增加到1988年188家;资产总额从1968年的3000多万美元急增到1988年4月的2382亿美元。1973年以前,亚元市场年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长放缓,此乃国际债务危机和银团贷款下降所致。与欧元市场相比,亚元市场的规模虽小,却发展较快。亚元市场包括以存、放款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亚元债券为主的中长期资本市场。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元结算中心的亚元市场已建立稳固的基础。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❶资金业务规模较小,仍以银行同业拆放为主。
❷债券市场容量较小,消化能力较差,二级市场尚不发达。
❸33%的公司税仍高于香港。1988年7月,东京市场资产总额已超出新加坡,居亚元市场第一位; 1988年3月,香港市场资产总额位居亚洲第二。新加坡亚元市场面临严峻的考验。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Asiandollar market

亚太地区境外美元市场的统称。1968年10月,美洲银行在新加坡设立亚洲货币单位,以新加坡为交易和结算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率先创立。当年市场规模仅3000多万美元。此后,新加坡逐步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彻底取消居民的40%利息预提税、无息存放亚洲货币单位20%的流动储备金和占负责总额的6%的现金、完全废除外汇管理、全额免除非居民离岸所得税、大量减少离岸收入的课税、全面废除亚元交易所印花税。此举促使国际性大银行接踵而至,极大地推动了亚洲美元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之后,香港、东京也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以东京、新加坡、香港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亚洲美元市场包括以存、放款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亚元债券为主的中长期资本市场。同欧元市场相比,亚洲美元市场的规模虽小,却发展较快。

☚ 欧洲马克市场   国际外汇市场 ☛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

亚太地区境外美元市场统称,简称亚元市场。60年代中、末期,美国为减少资金外流、缓和国际收支逆差而采取的限制措施,有利于境外美元市场的形成。除欧元市场外, 由于新加坡具有衔接伦敦与东亚主要都市的时区差,以亚太地区美元筹措、调拨和支付活动为主的亚元市场也逐渐成型。1968年10月,美洲银行率先在新加坡设立亚洲货币单位,以新加坡为交易和结算中心的亚元市场遂告创立。当年市场规模仅3000多万美元。
此后,新加坡逐步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
❶彻底取消非居民40%利息预提税。
❷无息存放亚洲货币单位20%的流动储备金和占负债总额的6%的现金。
❸完全废除外汇管制。
❹全额免除非居民离岸利润所得税。
❺大量减少离岸收入课税,包括贷款利息、证券收入、担保收入和佣金收入等。
❻全面废除亚元债券、存款证、信用证、担保书等单据的印花税,促使国际性大银行接踵而至,极大地推动了亚元市场的发育和成长。经营亚洲货币单位的银行,从1968年的几十家迅速增加到1988年的188家;银行的亚元业务在资产负债总额中的比重,由70年代初的33%骤增至1987年的85%;资产总额从1968年的3000多万美元急剧增加到1988年4月的2382亿美元。
1973年前,亚元市场年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长放缓,此乃国际债务危机和银团贷款下降所致。同欧元市场相比,差距更为明显。新加坡亚元市场资产总额仅相当于境外美元市场的3%。1988年3月,伦敦的市场规模为10117亿美元,而新加坡只相当其25%弱。与欧元市场相比,亚元市场的规模虽小,却发展较快。
亚元市场包括以存、放款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亚元债券为主的中长期资本市场。
资金市场 1980年,新加坡取消发行美元存款单的限制,促进了美元存款单市场的发展。迄今,亚元市场的美元存款单大多由日本及欧美银行发行,近年还出现了可转让存款单、浮动利率票据等短期金融工具。1987年的资产总额中,期限三个月以下的占63.6%,3~12个月的占19.8%。可见亚元市场确属短期资金市场,非银行客户存放款、银行同业拆放为其主要活动。在负债方,银行同业存款由1970年的36%上升到1987年的79%,非银行客户存款由63%下降到17%。在资产方,非银行客户与银行同业拆放的趋势恰好相反。非银行客户贷款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4%增至1987年的22.5%;1987年,银行同业贷款占79%,与1970年几乎持平,原因就在于国际性大银行提高了亚元市场的参与度。80年代以来,年年有巨额资金从海外银行同业净流入新加坡,1987年高达71亿美元。大量资金由欧元市场、中东产油国及其他地区流入亚元市场。亚元市场的短期资金近年已开始投向亚太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短期和小额贷款。由于资金充裕,竞争激烈,利率变动相对频繁,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利差已从2.5%下降到1987年的0.5%左右。此外,贷款手续较简单、费用较低廉。1970年,非银行客户贷款占资产总额的4%,当时资金多汇往伦敦和纽约进行投资;1987年剧增至22.5%,使用者主要是东盟国家政府,制造业和交通通讯业厂商以及金融机构。1985年以来,除银团贷款,还出现了周转性承销贷款和票据发行贷款。
证券市场 亚元市场的重要发展。自1971年新加坡发展银行首批发行1000万美元亚元债券以来,至1987年共计发行172笔亚元债券,总值81亿美元。整个70年代仅发行52笔,金额为16.43亿美元。亚元债券发行者,主要是亚太地区银行、企业和各国政府,尤以日本发行量为众。70年代末,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先后进入亚元市场。亚元债券购买者主要是各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大企业、公积金、投资公司、信托基金、保险基金及个人投资者。目前美元债券占绝大多数(80%强),其次是日元债券(达10%)。亚元债券多公开发行挂牌上市,以浮动利率为主,期限大部分为7~10年, 少数5~15年。
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元结算中心的亚元市场已建立稳固的基础。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❶资金业务规模较小,仍以银行同业拆放为主。
❷债券市场容量较小,消化能力较差,二级市场尚不发达。
❸33%的公司税仍高于香港。致力于金融立国的新加坡表现出相当强的应变能力,1984年金融期货市场创立,除了进行9种期货交易,还将推出股票指数和石油期货合同等。1987年新加坡进一步发展政府公债及次级市场,使亚元债券更趋多元化。但在日本采取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政策的新形势下,新加坡为维护其亚元市场的中心地位,已承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1986年12月,东京开放境外货币业务,依赖政策人为培育了离岸金融市场;1988年7月,东京市场资产总额达3662亿美元,已超出新加坡,居亚元市场第一位。1988年3月,香港市场资产总额为3600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二。这些,不能说不是对新加坡亚元市场的严峻考验。

☚ 欧洲债券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 ☛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Asian—Dollar Market

亚太地区经营境外美元及其他境外货币存放款业务的信贷市场。亚洲美元市场是从1968年10月新加坡政府批准的第一家银行——美洲银行 (Bank ofAm—erica) 吸收美元存款开始的。亚洲美元市场具有欧洲货币市场的许多特点。他所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在这个市场上自由选择借贷货币种类。借款人与放款人的关系是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即非居民之间的货币交易。其业务活动,不受当地政府的法令所管辖。因而,通常被看作是欧洲货币市场在亚太地区的延伸,是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扩大。目前,经营亚洲美元市场业务的金融中心,主要是新加坡和香港。其主要业务有:(1)短期和中期亚洲美元信贷业务;(2)亚洲美元债券的发行和分销业务。

☚ 欧洲债券市场   亚洲美元信贷市场 ☛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

是一个存在于亚、太地区的自由兑换的境外货币总库。亚洲美元是指存放在亚太地区国际银行中的境外美元和其它可以自由兑换通货的总称。亚洲美元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一个地区性分支,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洲美元市场与世界各个金融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已成为目前国际金融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设在新加坡,同时也在香港、东京等地经营。目前在亚洲美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货币种类较多,除美元外,也有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货币,但美元的比重最大的。亚洲美元市场的产生是由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它的发展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 欧洲货币市场   黄金市场 ☛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Asian Dollar Market

亚洲太平洋地区境外美元及其他可自由兑换硬通贷的资金借贷市场。由于新加坡政府政策灵活、制度严密、机构齐全、手续简便,又有香港境外美元与该市场互为补充,所以发展很快,在1981年底,在新加坡设有亚洲货币单位的金融机构已达118家,存款总额达858.52亿美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寄存,欧、美、日等跨国公司的流动资金,及外国侨民、进出口商等非银行客户的私人存款。资金的主要流向:以短期形式贷给西欧和北美银行同业,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供非产油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并使新加坡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

☚ 新加坡全国工资理事会   大华银行 ☛
亚洲美元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营境外美元及其他可兑换货币借贷业务的国际资金市场。是欧洲美元市场在亚太地区的延伸。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洲银行计划在亚洲开辟一个类似欧洲美元市场的国际金融市场,以便把分散在亚洲的美元集中起来,解决亚洲各国发展经济对外资的要求。1968年,新加坡政府批准美洲银行在境内设立一个专门经营境外美元业务的机构,后扩展到香港、马尼拉和东京等地。该市场的资金主要来自亚太地区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欧美和日本的跨国公司,该地区的银行和大公司以及一些非银行客户的存款。在市场建立之初的资金运用,大部分贷向西欧、北美或调往欧洲市场套利。1973年以后,多用于亚太地区投资和贷款。主要资产业务有: (1) 对非银行客户放款和银行同业拆放。一般期限较短,利率基本上随欧洲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是把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当作其基本利率,在存贷款利率之间保持略高于伦敦的利差。(2) 外汇买卖。1981年,新加坡的外汇市场每天交易额达60亿美元以上,超过香港和东京,成为亚洲最大的外汇市场。1982—1984年又猛增至110亿美元。买卖的外汇除美元外还有联邦德国马克、日元、英镑等多种货币。外汇交易约有70%属于银行同业交易,30%为银行与公司、个人之间交易。(3) 经营亚洲美元债券。该市场于1971年开始发行亚洲美元债券,第一笔是新加坡发展银行于1971年12月发行的。以后,除1974年外,各年都有发行,1971年至1982年间共发行108笔,总金额44.17亿美元。这些债券以美元为主,联邦德国马克次之,另有少数澳大利亚元。期限大部分为7—10年,少数为5—15年。多数债券为浮动利率,少数为固定利率。为鼓励该市场的发展,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70—1976年间,废除了外币存款须缴纳20%的准备金制度; 取消了存款单和汇票面值0.1%的印花税; 豁免非居民购买亚洲美元债券利息的税款; 允许对非居民发行以美元为面值的可转让存款单,对非居民的亚洲美元存款与通过发行亚洲美元债券而拥有的财产均豁免财产税等等。该市场自1968年设立以来,以它充裕的资金向许多亚洲国家的政府、官方机构、经济贸易部门,本地公司及跨国公司提供了大量贷款,对平衡亚太地区国家的国际收支,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货币汇价的变动和利率的差别,使大量的流动资金经常在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投机气氛浓厚。

☚ 欧洲货币市场   金融压制 ☛
000027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