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观琐言笔记。明郑瑷撰。瑗字仲璧,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唐宋丛书》载此编,谓瑗为宋人,实误。观其书称明为“国朝”,又(宏治)《八闽通志》载有“莆田人郑瑗”事迹。《四库全书》认为郑瑗乃明人。今从此说。其书多考辨故实,评论古今,颇能有所发明。自谓“取韩子原道之语,题曰井观琐言,将就有道而取裁焉。”如论王柏改经之非,斥纲目发明书法考异之曲说;论《尚书》辞语聱牙盖当时宗庙朝廷著述之体,鲁哀公诔孔子辞,其文佶屈;而其余记录答问、亦不艰深,皆因文体不同而异,颇有道理。其考古书简编错乱,今人任意移易之非,有违史家笔削谨严之德,皆中窾要。《四库全书》认为“在明人说部中尚称典核。惟不喜宋濂,谓其多浮词,于性命之学不甚理会,未免失之过刻。其论诸史纪年之例,尤偏驳不足为据云。”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井观琐言三卷。旧本题宋闽南郑瑷撰,钟人杰的《唐宋丛书》也著录为宋人郑瑷。但后世学者据书作者称明为国朝,其所评论者多明初人物,而断定此书决非宋人所作。又据弘治《八闽通志》,载有莆田人郑瑗,朱彝尊《明诗综》也载有此人所作《名省斋集》,因此最后断定此书为明郑瑷(生卒年不详)所作。郑瑷字仲璧,莆田 (今属福建省)人。成化十七年 (1481)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郑瑷自幼嗜学,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尤善为诗文。著有《井观琐言》、《蜩笑偶言》、《名省斋集》(一名为 《明省斋集》)等。此书内容多为作者之读书笔记。郑瑷在开篇语中,自谦地称“郑子读书,间有丝发之见,辄索笔录而藏之,自志其陋,因不复加纂”,并取韩愈《原道》文中“坐井而观天”之意,谦称此书为《井观琐言》。此书考辨故实,评述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如其论王柏改经之非,而斥纲目发明、书法考异之曲说;辨李匡乂《资暇集》解律令之误,驳史伯璿 《管窥外编》言天地之自相抵牾。以及摘胡三省《通鉴注》所未备等,皆中要旨。又引 《宋书·柳元景传》证魏崔诰因有异图被诛,特假史事为名,所论颇有根据。在明人说部文献中属上乘之作。其论诸史纪年之例,颇显偏驳。如“宋之得统,在太宗平太原之岁,此《四明陈子经》本《晦翁语录》而书未易轻变也。辽、金之始,夷狄也,秉史笔者,当以匈奴、突厥之例待之。其君书名书死,而附见其年号于君死之下,使后有考证。宋室南渡,金据中原,则进金比于刘石符姚,书主书卒,分注其年于宋统之下。西夏小夷,亦当黜其年而附见之。元初起亦以辽、金初例既灭金,则亦进之如金之例。祥兴既亡,然后帝之可也。……”等等。此书有《宝颜堂秘笈》 (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另有《井观琐言》一卷残本,收入明钟人杰辑刊《唐宋丛书》和高鸣凤辑刊《今献汇言》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