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道 五道佛教名词,道教亦袭用。五道同五趣,即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佛教所说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有五种轮回转生的趋向。晋支遁《咏八日诗》:“投步三才泰,扬声五道泯”。北周无名氏《三徒五苦辞》:“往反于五道,苦哉更死生”,又《第三无色界魔王歌》:“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 五禅 五净 ☛ 五道 五道wǔdào┃┃ 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为五道。南朝宋·鲍照《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 五轮 五蕴 ☛ ![]()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五道將軍 > 五道 五道 wǔdào 即五道將軍。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天界冥界 > 五道 五道 wǔdào 亦稱“五道界”、“五惡趣”、“五趣”。佛教謂天(天界諸天)、人、畜生(亦作“傍生”)、餓鬼、地獄五種輪迴之處所。衆生據其生前善惡行爲,在此五處輪回轉生。見《菩薩處胎經》。《俱舍論》卷八:“於三界中說有五趨,即地獄等如自名說,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有慾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大智度論》卷十:“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弗妒路部(犢子部)僧說有六道。”《無量壽經》卷下:“往生安養國,横截五惡趣。”南朝宋·鮑照《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南朝梁·沈約《佛記序》:“去來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復三界,祇劫未足稱遠。”宋·釋遵式《放生慈濟法門》詩:“觀音慈願深,常游五道界。願舒五色臂,拔我出輪迴。”參見本類“六道”。 五道义同〖五道将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