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辛wǔ xīn五种辛味食物,一般指葱、薤、韮、蒜、兴蕖。薛能《除夜作》: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 五辛 五辛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菜蔬,一般指葱、薤、韭、蒜、兴蕖(阿魏)。 ☚ 邯郸淳 辤 ☛ 五辛 五辛wǔxīn┃━ 五种辛味的蔬菜。一般指韮、薤、葱、蒜、姜。也称五荤,佛教僧侣按戒律不可食。明·薛能《除夜作》诗:“茜斾犹双节,雕盘又五辛。”宋·吴淑《春赋》:“设五木之汤,列五辛之味。” ☚ 云子 不托 ☛ 五辛佛教规定僧侣忌食的五种有辛味的蔬菜,也称五荤。《翻译名义集·什物》:“荤而非辛,阿魏是也; 辛而非荤,萎芥是也; 是荤复是辛,五辛是也。《梵纲》云: 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蕖。”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五辛 五辛 wǔxīn 亦稱“五葷”。五種具有辛辣氣味的蔬菜,一般指葱、蒜、韭、薤、興蕖(阿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蒜》:“五葷即五辛,謂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練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妥爲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蕖、慈葱、茖葱爲五葷。興蕖即阿魏也。”《西遊記》第八回:“遂北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清·趙翼《素食歌》:“古人齋食但忌葷,所謂葷者乃五辛,後人誤以指腥血,葱薤羊豕遂不分。”參閱唐·道世《諸經要集·雜要·五辛》。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衆器用部 > 齋食 > 五辛 五辛 wǔxīn 亦稱“五葷”。佛教徒按戒律不許食用的五種辛辣蔬菜。其具體名目說法不盡一致。一般指大蒜、小蒜、興渠(阿魏)、慈葱、茖葱。道教指蒜,韮、薤、芸薹、胡荽等。《梵網經》下:“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蘭葱、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輕垢罪。”《楞嚴經》八:“諸衆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此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西遊記》第八回:“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五辛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见《伤寒论》。道家以韮、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辛,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 (阿魏)、慈葱、茖葱为五辛。《伤寒论》所言之五辛当指韮、薤、蒜、芸苔、胡荽而言。 五辛多指有刺激性的食物。《本草纲目》中有大蒜、小蒜、韭、芸苔、胡荽之解。 五辛wǔ xīn有刺激性的食物。《本草纲目》中大小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辛。《圣济总录 · 卷四十九》:“若将养过温,或多嗜五辛,热气内搏,肺中壅热,则令人咽干舌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