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言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言诗 五言诗全篇每句五字。起于东汉,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 ☚ 四言诗 六言诗 ☛ 五言诗 五言诗全篇皆五字一句的诗。《文心雕龙·明诗》把《诗经·召南》中的《行露》、《孟子·离娄》中的《孺子歌》、《国语·晋语二》中的《暇豫歌》,以及《汉书·五行志》中所载的成帝时童谣,都看作五言诗的滥觞,故曰:“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钟嵘《诗品序》把完成五言诗的历史功绩归之于苏武、李陵。刘勰说:“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颜延年在《庭诰》中亦说:“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此种怀疑,大抵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共识。刘勰还把《古诗十九首》中枚乘所作的《西北有高楼》、《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八首,推崇为“五言之冠冕”,而把建安时代,看作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师友诗传录》也说:“五言之兴,源于汉,注于魏,汪洋乎两晋,混浊乎梁、陈,风斯下矣。”比较通达地描绘了五言诗的发展轨迹。 ☚ 四言诗 六言诗 ☛ 五言诗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汉代之前,尚无完整的五言诗,只出现了五言诗句。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五言诗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西汉成帝时期的歌谣已有完整的五言形式(《汉书·五行志》)。东汉时代,五言歌谣继续发展,被采入乐府,其中 《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均是较成熟的五言诗作品。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推东汉班固的《咏史》,但技巧还不熟练。以后,有张衡的 《同声歌》、秦嘉的 《赠妇诗》、赵壹的《疾邪歌》等,水平日趋提高。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问世,标志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大盛,涌现大批优秀作家和著名诗篇,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 (钟嵘 《诗品》),成为诗歌主要形式,逐步取代四言诗的正统地位。五言诗容纳词汇更为丰富,抒情、叙事的容量扩展开来。同时,在音节上,奇偶相配,富于音节美。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以前的五言诗称“五言古诗”或“五古”。 ☚ 四言诗 六言诗 ☛ 五言诗全篇每句五字的诗体。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排律等。五言诗起源于汉代,魏晋以后渐趋兴盛,经六朝、隋、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武)李(陵)首更号。”白居易《与元九书》:“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清赵翼《陔余丛考》:“五言诗:汉初郊庙乐歌但有三言、四言及长短句,无所谓五言者。《文心雕龙》曰,汉成帝品录三百余篇,不见有五言。盖在西汉时五言尤是创体,故甄录未及也。五言诗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始。” 五言诗【同义】总目录 五言诗短调 五言诗 五言诗全篇每句五字的诗体。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起源于汉代,魏晋以后渐趋兴盛,经六朝、隋、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 (武) 李 (陵) 首更号。”白居易《与元九书》:“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清·赵翼《陔余丛考》:“五言诗: 汉初郊庙乐歌但有三言、四言及长短句,无所谓五言者。”《文心雕龙》曰:“汉成帝品录三百余篇,不见有五言。盖在西汉时五言犹是创体,故甄录未及也。五言诗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始。”详“五律”、“五绝”、“排律”、“古体诗”诸条。 ☚ 四言古诗 六言诗 ☛ 五言诗 五言诗每句五字的诗。这种形式的诗在汉魏六朝时最为普遍。唐代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古体诗中的五言古诗等都属于五言诗。 ☚ 乐府 七言诗 ☛ 五言诗 245 五言诗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源于春秋末年以来的民间歌谣中五言为主的诗歌。至汉代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这种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东汉初年班固所作《咏史》,虽 “质木无文”,但它却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出现。而《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则使五言诗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魏晋以后,经隋唐,五言诗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乐府诗 七言诗 ☛ 五言诗 五言诗wuyanshi古代诗体名。特点是通篇或主要用五字句组成。先秦诗歌中已有些五言的句子。作为诗体,五言诗起源于汉代民歌,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东汉以后,一些文人学习民歌,开始创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至汉末,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突出代表。建安作家大量创作五言诗更富于表现力和音乐美,因而被认为“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最有滋味者”(钟嵘《诗品》),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唐代近体诗兴起,其中即有五言律诗和绝句,而近体诗以外的五言诗便被称作“五言古诗”。 ☚ 杂言诗 乐府诗 ☛ 五言诗 五言诗诗体名。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篇。关于五言诗的兴起,古人有过许多争议。其基本倾向是,五言诗源于民间,五言民歌哺育了诗人,到西汉才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汉末才有大批五言诗人出现,而活跃于文坛。钟嵘《诗品》: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瑶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而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于五言的发展,与钟嵘认识有同有异。刘氏以为,五言诗起于民歌,由来已久,这是相同的。但文人创作,至少在成帝以前,“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也。”他看到的“五言腾踊”、大批五言诗人涌现的时代,乃是“建安之初”。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传记 六言诗 ☛ 五言诗诗体。全篇均为五字句。起于汉代,至六朝发展成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 五言诗 五言诗中国古诗体名。通首由五字句构成的诗。起源于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西汉时有些歌谣就是完整的五言诗,东汉时许多五言歌谣被采入乐府。如《江南可采莲》、《陌上桑》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五言诗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汉魏六朝是五言诗繁成期,但当时除每句五字和押韵外,无其他要求。隋唐以来近体诗兴起,出现了严格的五言律诗、五言绝句,而把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或简称为“五古”。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众说不一。与四言诗相比较,五言诗能容纳更多的词汇,能更细致更灵活地抒情和叙事,从而扩展诗歌的容量,也更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 四言诗 汉代文学 ☛ 五言诗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产生于秦汉之际,最早在民歌中出现。汉乐府民歌中,已有不少优秀之作,如 《陌上桑》、《江南可采莲》。文人创作始于何时已不可考,现存最早之作是班固的 《咏史》 诗。后张衡、秦嘉继作五言,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更臻于完美,“居文词之要”(钟嵘语)。因其扩展了诗歌容量,更便于抒情叙事取得诗坛正宗地位。初唐以后,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产生。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 “五言古诗” 或 “五古”。 ☚ 楚歌 七言诗 ☛ 五言诗wu yan shipentasyllabic poems 五言诗poem with five-character to a line 五言诗诗体名。指全篇每句五言或以五言为主的诗。它产生于汉代,首先在民间歌谣中出现,西汉乐府民歌中的《铙歌十八曲》中五言句已占有相当比例,至东汉,乐府民歌中完整的、成熟的五言诗已出现不少,如《陌上桑》、《上山采靡芫》、《十五从军征》、《江南》等等。五言诗在民间的流行及其在语言表现力方面的优越性逐渐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学习、仿作。最早将五言诗引入文坛的是班固和应亨,班固有五言《咏史》一首,应亨有五言《赠四王冠》一首,这两首诗艺术成就不高,反映出文人对这种新诗体的运用尚处于学步阶段。东汉后期,文人创作五言诗逐渐普遍,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产生了像《古诗十九首》这样的杰出作品,从此,五言诗取代四言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汉末魏晋六朝是五言诗的兴盛阶段,钟嵘《诗品序》认为五言诗优于四言诗,“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近体诗兴起之后,五言诗又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排律之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